首页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濮阳县人物

高超


[]

高超 北宋澶州(今濮阳县)人。生卒年不详。黄河河工。

宋庆历八年(1048年)夏,黄河在澶州城东北商胡(今濮阳市区岳村乡昌湖)决口,冲决口门达550余步,洪水奔腾,淹没了许多村镇和良田。口门下游很多重镇,均处于严重威胁之中。为了制止泛滥的黄水,朝廷调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期堵塞决口。三司度支副使郭申锡等人,按照过去"合龙门"的老法,把60步长的大埽,连续投入口门(亦称龙门),连投连失。口门终不能堵,黄水为灾8年之久。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参加堵口工程的澶州河工高超目睹历次合龙的失败,从中悟出了所用龙门埽过长,人力物料均不能及时进前,故而失败的原因。于是,高超提出了"三埽合龙门"的建议,主张将60余步的龙门埽一分为三,每节长20步,埽与埽用粗索连结,堵口时先将第一节、第二节依次下到水底,再将第三节做龙门截流,这样埽身较短,便于下水沉于决口水底,淤泥草、石料,固缩决口龙门。高超的建议虽然很有道理,但出于他的身份低微,墨守陈规的郭申锡却不采纳。直到后来,因郭治黄屡无成效被撤了职,高超的建议才被采纳,商胡决口才得到较快合龙,黄河河患才被解除。

高超发明的"三埽合龙门法"在北宋及以后的治河中,曾广被采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述了"高超合龙门"的事迹。此外,高超在治理黄河水患实践中,还发明了用竹筐盛石头、草禾等沉于水中堵堤防决口、管涌之技术。此方法沿用至今。

高姓名人堂
同名人物:
濮阳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濮阳县


下一名人:吴凑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