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开封市 > 禹王台区人物

郦禾农


[公元1857年-1940年]

郦禾农(1857~1940),原名嘉谷,字禾农,后以字行,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开封。郦自幼在开封生活,说一口地道开封话。1915年5月至1916年7月任河南辉县知事,颇有惠政,曾获四等嘉禾奖章。1916年7月20日调省城开封,曾被聘为督军署及省长公署顾问。他协助王德懋等地方名士,在事关民生疾苦及地方利害的大事上,向执政当局陈述建议,据理力争,以使地方免受其害,造福乡里乡亲。

郦禾农住开封前炒米胡同东头路南37号(当时门牌)。37号院是一通街大院。北大门在前炒米胡同路南,南大门在裴场公胡同路北。从炒米胡同向南一进大门,37号院又分为东西两院,东西两院均为前后两进院落,郦住东院,除卧室外,还有书房、储藏室。郦禾农离职后,每天早起早睡,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起床后,即做"八段锦",活动身体,早饭后写字。下午常去开封几家大古玩店转转,寻觅有价值的古玩字画,亦时常应店家之邀,鉴定古玩字画。晚饭后很少外出,仅有时去看戏。饮食以素食为主,午间有时吃一些炒肉菜。每年冬季好买些"盐霜豆"佐餐。他不喝白酒,喜喝绍兴酒,酒量很大,但从不喝醉。直到晚年,郦禾农身心健康,耳不聋、腰不弯,出门从不坐车,常拄一拐杖。

郦禾农是清末民国年间河南颇有影响的书法大家。他能写正草隶篆,尤擅长隶书。他每天笔不离手,他屋内的桌上、书架上、茶几上、橱中、箱中、墙上、地下、纸篓内满是纸、笔、墨、字。他给求字者写大字时,是用两张方桌对成一个案子,站着写,写小字是坐在书桌前写。书写的种类以对联最多,其次为扇面、条幅、中堂、斗方等。正草隶篆4种字体墨宝累计有数千件,他被后人誉为"是一位高产的书法家"。随着岁月流失,郦禾农的书法作品大多散失。他为武玉润所写的篆书墓志盖现存在武玉润的孙女武延彬处。郦禾农写字,正草隶篆都写,以隶书出名,而且多写,篆书不多见,此盖文龙飞凤舞,规矩中见自然,浑厚中见洒脱,功力很深,郦自己说这是他一生中一件得意之作。亦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件难得的稀世珍品。《二十世纪开封书法作品选集》收录郦禾农两件书法作品,一为隶书联"体载六书秦相字,高含百氏汉家文",另一件为行书尺牍。

郦禾农精于古董、金石、字画、碑帖鉴别,是河南著名鉴赏家。他还收藏有许多颇有价值的古董、金石、字画、碑帖、石刻、鼻烟壶等珍宝,亦是一位很有品位的收藏家。郦禾农高个子、长圆脸,为人和蔼,心情开朗,谈吐风趣,气势高雅,他与当时著名文人武玉润(曾任河南图书馆馆长)、邹少和(书画名家)、王德懋(清末进士、书法名家)等人交往密切。他们常在一起写字、绘画、鉴赏古玩、谈古论今,亦常下棋。郦禾农的围棋、象棋水平很高。

当时有许多文人子弟,如武大椿(武玉润之子)、杜瑞琳(字朗若)、侯绍仁(住西大街西头路北)等,慕名随郦禾农学习书法、绘画、刻印章、碑帖及拓片鉴定等。他对子弟教导甚严,不仅管教写字、画画、-,而且管教他们的工作、生活、言行,教授许多做人的道理。一次他在武大椿的小字本上批写:边研墨,边看字帖,写小字时每个字要方正整齐露棱角,每一行一列要横平竖直,要贯行;写大字时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一个字要一气呵成,切忌败笔,一幅字要浑然一体,要有神韵,切忌杂乱堆砌,无章法。他还要求弟子说:写字时要坐正,握紧笔,凝心正气,排除杂念,练字时起先把臂放在案上坐着写,然后要练站着"悬腕"写,写大字时笔要大一点。先写字,后题款,再盖印,写后把笔涮净。书法家要有大大小小几十方好图章,好印色,盖印要用印规。几十年后,这些弟子回忆往事,都说郦先生是他最敬爱的老师。

郦禾农己无子女,其六哥有二子,长子名笃厚(大约生于1914~1916年),在郦81岁过继给他为子。1940年郦禾农在开封去世。

郦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5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
禹王台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禹王台区


下一名人:冯汝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