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白虹(1905.8~1985.4)原名剑溪,又名白鸿,辽宁省辽阳市人。河南省著名书法家、画家、美术教育家。庞白虹生于画师家庭,12岁丧父,家境艰难。13岁考入辽阳县中学,获免费待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内,寄居北平,曾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2年考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西画系,专攻油画兼习国画、雕塑、书法、篆刻。常深入生活,做社会调查,到街头画漫画、书写标语,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并参加"一二·九"-及南下-活动。1936年毕业。先后到张家口、西安、重庆、济南等地,当过小学教员,小职员,为了生活疲于奔命,他以-和绘制广告为生,过着清苦的生活。1942年,携全家定居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开封市文教局、文联、文化馆(后改为群众艺术馆)从事艺术工作,他的书法、篆刻达到很高的水平,在河南省享有盛名。
他的楷书幼年学欧体,后习颜真卿体。篆书学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缪篆等,苍劲健美,结体掘中见巧,别具一格。隶书学礼器碑、张迁碑、何绍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端庄雄健,古朴刚劲,颇有金石气。行书学米芾、吴昌硕、郑孝胥。草书学张旭、怀素,博采众长,融汉简、魏碑、章草于一炉。善于造险,险中取势。字形结体较扁,在字的右肩转折处,常笔锋反转,偏锋运转,长画行笔,还以笔肚拖锋,收笔以中锋迥转,使笔划饱满而遒丽,浑厚而潇洒,有东坡遗趣。他常教育青年:"要多看、多想、多写。对于好的碑帖,不求全似,而取其精华所在。在造型上要追求意境,重形更要重神。"他的字,初看很难一下说出源于何派,法于何家,然而细细揣摩,即发现笔笔有法,字字有源,常常有变化,处处有新意。并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他的书法内容,多旷达、博大、高远,如"立马昆仑","缚住苍龙","山舞银蛇,原驰腊象"。他的书法作品不断在报刊上发表,还在河南省及全国展出。70年代河南省书法展览会上,他书写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幅对联居全展品之冠。他的书法曾到日本展出,他书写的"逸兴遄飞"由日本《书星杂志》发表。
他的篆刻艺术,师承齐白石、吴昌硕、张之谦诸家,得白石老人亲授,上追古玺,有浙、皖两派风格,功底深厚,气度不凡,既法古而不泥古。方寸之间,既有刀的力度,又有笔情墨意,对边和线的处理,更是巧夺天工。如他篆刻的"射虎屠龙"、"金石永寿"、"曾经沧海"等印,苍老古拙,拙中寓巧,具有浑朴天成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的绘画艺术,不论是素描、水粉、油画,用笔凝炼,高度概括,平中见奇。50年代他教学的范画《柿子》,既无绚丽的色彩,也无重叠的色阶,色调淳朴和谐,柿子包含汁水,耐人寻味。他画的风景画具有国画"不似已似"的神韵。他画的人物肖像,阔笔纯色,鲜明素静。他善于用大笔触,以简练的笔法表现特征,并有一种大气寓于其中。
他还是一位热心的艺术教育事业的教育家,50年代他兼任市政协书画组副组长时,和美术界知名人士文秋野,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共同创办开封市第一所美术学校。他除忙于校务外,亲自兼课,自备教具,为开封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
以后他在文化馆工作期间,举办过多期美术、书法、篆刻学习班,耐心辅导,常常中午不回家,自带干粮充饥,还经常带领学员,到郊外写生,年逾古稀,依然如是,有一次竟从自行车上摔下来。
庞白虹为人正直,严于律已,淡泊名利。每举办展览,总是推荐青年和他人的作品。50年代,他冒着"白专道路"的风险,为有成就的青年举办个人展览,但从未为自己举办过展览。他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直至晚年,还用左手练字,双管其书。是全国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开封市第一、二届政协委员,第五、七届市人民代表,1985年4月20日庞白虹在开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