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捷三(1862.10.21~1941.2.22),字少泉,开封市人。杨氏先祖在开封寺后街创建贾肆宏生斋。杨捷三即出生于宏生斋后宅。幼读私塾,从师景汝臣。光绪四年(1878)考取秀才。后又从王枫臣、张守臣、贺鉴墉、李海臣诸儒游习学举子业。光绪六年(1880)至考中进士前,杨捷三先后为巡检何郎山之子何嘉澍,其师张星曹之子张龙官及万氏、刘氏、姚氏等大家之子教学授课。每年课子及书院膏奖俱在200金左右。他常与二三知己登高望远,对酒当歌,自谓此乃生平最快心之日子。光绪十一年(1885)考中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考中进士,点翰林遂授翰林院庶吉士。十八年(1892)授翰林院编修。为筹资受命南下,历苏州、上海、广东、香港。公余之暇在上海,与同乡吴子彝、窦甸高、周秋江等游张园、徐园等名胜。在广东,与同乡潘梅轩大令乘艇游珠江,同年年底二十九日返回北京。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四川乡试副考官。二十五年(1899)四月,补翰林院侍讲。二十六年(1900)夏,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巡,此时杨捷三因喉疾回开封休养。九月奔赴潼关行在,并随两宫驻跸西安。二十七年(1901)二月,转补侍读。十月两宫由河南回銮,杨捷三先赴开封候驾。十一月补右春坊右庶子,十二月至北京补侍讲学士。二十八年(1902)五月,任日讲起居注官,六月任翰林院编书处总校兼纂修。二十九年(1903)二月,借闱河南(贡院在省城开封),任恩正并科会试同考官。他清正廉洁,回京复命中,对当时河南藩司延祉巧加河北粮价弊案进行弹劾,罢之。三十三年(1907)八月,补国史馆总纂,加二品衔。三十四年(1908),任翰林院讲习馆总办。宣统二年(1910)任起居注总办。清朝末年(1899年后),杨捷三基于南下筹资见闻,一直提倡兴办实业。
宣统二年,河南省著名企业家魏子青申办公用照明电厂,久悬未获当局认可,遭遇困难,赴京向杨捷三求助时,杨应魏子青邀请,出面斡旋,并赞同联合筹资兴办,终于获得认可。厂址选在开封城外西南隅(今供电局院内)征地五十余亩,厂名为开封普临电灯公司,该公司于宣统三年(1911)二月建成,开创河南公用电厂供城市照明用电的历史。武昌起义爆发后,杨捷三视清朝腐败,挂冠归里,倡导并从事发展实业。后魏子青再次邀请并联合杨捷三等在郑州兴办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在洛阳筹建洛阳照临电灯公司。1921年12月19日,在省城开封成立河南通志局。杨捷三受聘编修省志。20年代,他被聘为省政府顾问。有关地方利害、民生疾苦之事,他常陈述建议。有关开封建设及经济发展等大事,他与王德懋等联合地方名士,据理力争,使地方免除其害,造福乡里。1925年兼任河南禁烟局局长。
1932年3月,黄杰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师师长,率部驻防河南。黄杰曾登门拜访杨捷三,亲送门生帖,尊他为师。当时河南五大绅士中,仅杨捷三一人健在,他好施乐善,颇有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杨捷三赞成联合抗日。1938年4月,他携家西行抗日,后因病暂住密县。1938年6月,开封沦陷后,杨家财产被日军方宣布为"敌产"遭没收。
1941年2月22日,杨捷三在河南密县病逝。国民政府主席亲自题颁"茂德清风"匾额。后归葬开封城东百塔村杨家墓地。墓志铭为开封籍举人陶漱兰撰文,开封籍书法名家许钧书丹。
孙杨洪绶,生于1923年11月。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常务委员,第五、六、七届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第五、六、七届河南省工商联秘书长、副主委、主委,第七届河南省总商会会长、第八届河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名誉会长,河南省工商经济开发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州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高级经济师。
中共河南省第五次、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省委邀请杨洪绶以贵宾身份出席开幕式、闭幕式。中共五届省委决定,每一位常委负责联系一位省级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主委,以听取社情民意和建议,负责与杨洪绶联系的是省委常委、纪检书记宋国臣。作为河南名人,《中州-》杂志以彩色封底整版曾予以报道。1998年8月离休,国务院颁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干部离休荣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