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丞(1896~1959),字联勋,原籍海澄县浮宫城内社(今龙海县浮宫镇霞郭村),长期侨居印尼雅加达。1916年福建集美师范学校讲习毕业后,先后出任凫溪小学、中学校长,海澄县教育会会长。
1927年应聘为爪哇梭罗华侨公学校长。1929年被推为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并出席南洋华侨教育会议,被选为海外华侨-实施委员会委员。回爪哇后,受当地政府疑忌,不得已迁居巴城,从此弃教从商。他先设大华公司,继创南洋印书局有限公司。由于平易近人,急公好义,深得侨众爱戴。在此期间,历任巴达维亚中华商会常务董事,荷印华侨促进中荷贸易委员会委员,巴达维亚福建会馆会长兼福建学校董事长,华梭联合会常务委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郭美丞被选为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及华侨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同时兼任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及南洋闽侨总会执行委员。1940年南侨筹赈总会组织回国慰问团,郭美丞膺任副团长(陈嘉庚先生任团长)。1942年3月,日军侵占爪哇巴城后,以“敌性华侨”为罪名将他拘捕,先羁押于西冷,后囚禁芝马圩,历时3年4个月,备受-和-。
1945年日本投降后,郭美丞复任雅加达福建会馆会长,雅加达中华商会会长,并被委为民国政府侨务委员。任职期间,他善于宣传,服务周到,更加获得侨众信赖,华侨报效国家的事例也愈为显著。
郭美丞素以发展华侨教育为已任,在任印尼商学院常务董事时,他既捐款又出力。1949年印尼华侨高级商业学校创立,任董事长,聘教育家王秀南为校长,努力培植华侨商业经济人才。
郭美丞虽侨居南洋,但对国家桑梓福利事业也积极尽力。1929年回国,为重修浮宫“二百两”海堤(初建时清政府援助两百两白银修建而得名)。集资购买上海招商局废弃的3000吨级镇东轮,沉为基础。1936年他又捐资创办浮宫华侨救济所,为贫民免费施医施药。1938年,捐出海澄南门楼房10间,作海澄县卫生院院舍。1946年闽西北一带疟疾猖獗,他购买大量奎宁,托厦门市政府赠送全省各医疗机构治病。1947年闽、粤两省水灾,他以筹赈会执行委员身分四方奔走,筹集10万美元,汇交闽粤省政府分配救济。海澄的姜公陂,因年久淤塞,影响生产,郭美丞特邀地方人士成立“南陂水利工程处”,约请专家实地勘测,并负责筹款,后因法币贬值,款项不足,治水宿愿未能实现。
郭美丞著有《抗吟残稿》、《呼吁集》、《诗词拾零》、《灵感集》等,后辑成总集《恬庐诗文集》流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