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仓山区人物

何祖焕


[公元1912年-1963年]

何祖焕(1912~1963)

何祖焕,又名何光耀,民国元年(1912)生于闽侯县(今福州市)。父何幼锷在福州一家医院当会计,有三子一女,祖焕排行第二。祖焕7岁入学,先后就读于福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福州三一中学。民国21年中学毕业,留在三一中学任教。翌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化学系,两年后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民国33年毕业后,在上海仁济医院任外科医师。在著名外科专家兰锡纯、骨科专家叶衍庆指导下,祖焕医术不断提高,对外科和骨科有较深的造诣。

民国34年祖焕先后到上海任外科主治医师,浙江杭州广济医院任外科主任。民国37年8月,他应福州复人医院院长黄作域之请回榕,到福州柴井医院任外科主任,后又兼任合组医院外科主任。翌年8月,应聘到福州塔亭医院任外科主任,遂定居于仓山对湖。

祖焕初到塔亭医院时,全院仅有9名医师,其中3名外科医师,医疗设备较差。他克服各种困难,先后进行大量手术治疗,从普通外科手术发展到泌尿外科、颅脑外科、脑外科。由于他诊断准确,医术高明,并在手术前做充分准备,在手术过程中认真细致,因而取得良好疗效,深受患者称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福州各综合医院尚无骨科。塔亭医院偶尔也收骨科病员,但附设在外科,病例少,病种单纯。为使骨科患者得到就医,他决心运用自己所学,筹建骨科。他克服人手少、设备简陋、病床缺等困难,开展骨科手术。由治疗小骨折、脱臼开始,逐步发展到较复杂的骨髓炎机瓣填塞、关节成形术、纠形术、半骨盆切除等。到50年代中期,该院的骨科有了雏形,当时骨结核的病员甚多,用传统的抗痨疗法,效果差,费用高。为提高疗效,祖焕于1956年到天津市立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国内先进技术和疗法。回来后,采用骨结核清除术治疗,还开展股骨颈骨折三叶钉治疗、胸腰椎骨折钢板固定术和“柳枝接骨法”,应用于临床。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被任命为副院长。他担任领导职务后,十分重视引进和培养人才。接纳医学院毕业生和有经验的医师充实骨科。为提高医疗水平,祖焕勤奋学习,吸取国内外新的医学成就,同时把自己所学,无私的公诸于众。他每月两次主持骨科、外科学习会,亲自授课,组织讨论,培养年轻医师。在他的带动下,医院呈现浓厚的学术风气。到60年代初,医院已具备骨科专业医师和护理队伍。他还注意骨科、外科的配套建设,于1960年建立-科,结束该院临床医师兼-操作的历史。

祖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他每周大查房一次,事先总是深入病房,查阅病历,核对体征,检查诊断治疗是否正确。在大查房时他一一讲解,使下级医师深受教育和启发。遇到下级医师有缺点、错误,他从不在人前指责呵斥,而是事后个别谈心,使对方心悦诚服。他还长期兼任福建医学院教授,讲授《骨科学》,并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963年,何祖焕病逝。享年52岁。

何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3年)去世的名人:
仓山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仓山区


下一名人:郑维新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