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仕安,又名书安,福建省建宁县溪口乡杨林村巧洋人。1931年6月参加革命,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冬在保卫澎湃县战斗中牺牲。
孔仕安出生于贫苦农家,7岁丧母,10岁上私塾。1920年因父亲重病卧床,停学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协助兄长筹款医治父病。父亲病愈后,孔仕安到渠村街学做裁缝。为人诚实,手脚勤快,每天帮师母做家务,受师傅、师母疼爱。三年满师后,为谢师恩,又在师傅店里做了两年帮工才独自开业。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中,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打败国民党刘和鼎部,攻克建宁城,缴获了大批国民党军服和布匹。6月,红军在县城开设服装厂,招收裁缝工人赶做红军服装。孔仕安听到消息后,报名到红军服装厂做工,被分配在裁剪班。工厂招收了大批缝制女工,但裁工赶不上。孔仕安大胆革新裁衣法,将三重布叠好一起剪裁,提高工效3倍,解决了裁与缝的工序矛盾,得到驻厂红军领导的表扬,被工人们选为裁剪班班长和工会生产委员,7月由驻厂红军领导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7月初,蒋介石又调集3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7月中旬,红军主力撤离建宁,奔赴赣南战场。孔仕安请求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党组织安排他留在建宁,在渠村以开裁缝店为掩护,秘密开展地下情报和联络工作。红军主力撤离建宁后,国民党独立第四旅周志群部占领了建宁城,大肆屠杀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土豪劣绅带领保卫队、大刀会下乡“清剿”,进行疯狂报复。孔仕安机警地利用裁缝手艺,主动向国民党官兵和土豪劣绅招揽生意,打探敌情。一天,他了解到驻渠村姜家屋的保安中队开拔去县城,只留下20多人防守据点的情况,连夜将情报送给红军南广建独立团留在闽赣边界坚持游击斗争的游击队队长刘景盛。第二天夜里,刘景盛带领50多名游击队员,袭击姜家屋,把20多名白匪兵全部抓俘,缴获 支15支、 2000余发、手 50余颗。
1932年10月,周恩来、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挥师东进,收复建宁、黎川、泰宁三县,地方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孔仕安任建宁县枧头区苏维埃政府工会主席。在任期间,他组织成立了各业基层工会、工人夜校,发动手工业工人、商业店员学习政治、文化,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工人宣传队到各乡村巡回演出、张贴标语、传唱红军歌谣,激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筹款支援红军的热情。与此同时,他还召集工商业老板会议,宣传贯彻实行工人八小时工作制和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工人工资、保护童工等政策,使枧头区的 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县工会的通报表扬。
1933年初,枧头区苏维埃政府搬迁到巧洋村,改称巧洋区,孔仕安任巧洋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时,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主要战场在建宁县附近的江西省南丰、南城、广昌、宜黄、乐安等县。巧洋区与南丰县毗邻,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的任务相当繁重。孔仕安将区干部“兵分两路”。一路抓战备和支前工作,广泛动员青少年参加游击队,动员中壮年参加赤卫军,巧洋区所辖的枧头、杨林、大南等乡均被评为县“扩红”的模范乡;另一路抓发展农业生产,组织春耕委员会、互助社、耕牛调剂社,动员农民扩大耕地,消灭荒田,增收粮食,确保民食军需,巧洋区的春耕生产运动受到上级组织的表扬。
1933年6月,县苏维埃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局“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和中央政府颁发的《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开展查田工作和“反不法地主、富农隐瞒土地、财产”的斗争。在查田运动中,孔仕安先在杨林乡抓查田试点工作,3天时间查出2户地主、10余户富农隐瞒田地200余担,查清没收土豪浮财1000余元,并向富农筹款300余元,推动了全区查田工作,全区每个农民平均分得土地4.7亩,筹款8000余元,超额完成了县苏维埃政府下达的筹款任务。
1933年9月,孔仕安在县苏维埃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建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和闽赣省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
孔仕安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中央苏区开始第五次反“围剿”。建宁是红军的战略要地,红军千军万马川流不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驻扎在此,支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粮食、柴火、伕子三大项,随到随要。为了不误军需,孔仕安布置各区、乡大量预购粮食、柴火,将谷子加工成糙米,委托农户代为储存保管;将柴火锯段劈好,垛堆在交通要道两旁,红军军需人员一到,就通知农民按时按量地及时突击运送。随红军部队出征的伕子,均由赤卫军组织,按连、排统一调遣。孔仕安把全县的支前工作做得忙而不乱,保证了供给,0 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1933年12月,孔仕安出席在建宁召开的闽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1934年1月,出席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委员。会后,孔仕安回到建宁县,立即传达贯彻了这次“二苏大”会议精神,号召全县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彻底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誓死保卫苏维埃,保卫赤色建宁!
由于连续多年频繁的反“围剿”斗争,建宁县的人力财力消耗很大,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因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与敌打运动战、拼消耗,进一步加剧了苏区人力财力的消耗。到1934年上半年,全县人口由1930年的7万余人减少到5万余人,青壮男子大多参加红军和游击队,留下的大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无法按时完成上级动辄下达的成百上千的扩大红军和征调民工参加修筑碉堡等支前任务。为此,孔仕安被打成“右倾”保守分子,1934年5月被撤掉县苏主席职务,被调到闽赣省彭湃县城防司令部任组织干事。
1934年12月,敌人进攻澎湃县,彭湃县城防司令部的同志分两路突围。孔仕安在带领部分同志撤往里坑途中中弹牺牲,时年27岁。
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