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欧洲 > 德国人物

李德


[公元1900年-1974年]

李德(1900~1974)原名奥托·布劳恩,李德是他在华期间的化名,笔名华夫。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支持左翼社会主义运动,后加入德国共产党。大战爆发后被奥匈帝国征集入伍,在与帝俄军队作战中被俘,俄国十月革命后参加苏俄红军,曾任骑兵团团长、旅参谋长。后返回德国,因参加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和德国中部的工人起义,1926年被捕。1928年越狱成功,秘密前往苏联,入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毕业后被苏联情报机关派来中国东北,做针对日本 的情报工作。同年秋到上海,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博古请他任中革军委顾问,并逐渐把中国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了他。1933年10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开始,他参与军事指挥,并对这次反“围剿”的失败负重要责任。后随军委纵队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受到批评,被撤销了中革军委顾问职务,从此结束了他在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指挥生涯。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后,在铁的事实面前,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但他那套“左”倾教条主义的思想体系并未改变。他反对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也不同意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征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的决定。1936年1月红军主力东征前夕,他写信给中革军委,提出《对战略的意见书》,继续阻止红军出征。红军东征期间,他被留在瓦窑堡。反动民团多次袭扰苏区,他曾同红军军事学校学员一起参加了保卫瓦窑堡的战斗。

5月初,红军东征回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延川县召开军事会议,李德列席参加。他在东征胜利面前,不得不为他阻止东征一事作了自我批评。这时,李德在红军大学任教。同年7月,随“红大”移驻志丹县。在志丹县,他曾对埃德加·斯诺说:“中国同志比我们更了解在他们本国打革命战争的正确战术”;“西方的作战方法在中国不一定总是行得通的”。1937年1月,“红大”跟随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李德在抗大讲授战术课。期间,他曾被邀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如1937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清算张国焘罪行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等等。但他对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一些不同看法。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了军事研究委员会,李德为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兼编委会主任。他认为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在蒋介石领导下稳定国内战线,接受外国(包括苏联)援助以实行抗战;而不同意毛泽东提出的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在华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方针;公然指责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只不过是一种骗局”。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在总结一年多抗战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李德没有被邀参加会议。但他在想方设法了解到会议的一点内容之后,便攻击毛泽东的报告“完全是一种毫不隐晦的民族主义的调子”,而认为王明的讲话既“符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原则”,又与苏联支持中国抗日“原则的精神”相一致。

1939年8月的一天,毛泽东、洛甫和博古来看望李德,并通知他,共产国际下达了召回他的命令,适逢周恩来乘飞机去苏联治伤,要他同机返苏。

李德返苏后,受到共产国际的批评和审查。说他由东北去上海是怕死逃跑,说他冒充共产国际的代表对中国红军实行瞎指挥。后被安排在苏联外国文学出版社工作。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李德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战后又回到外国文学出版社工作。1954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主要从事翻译工作,曾任民主德国作家协会-。1964年到1969年,李德发表了一系列-文章。1973年,他把这些-文章又加以补充,写成《中国纪事(1932-1939)》一书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迪茨出版社出版。书中对中共领导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极尽歪曲,用较大篇幅极力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把在保安向斯诺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

1974年8月15日病逝。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4年)去世的名人:
德国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下一名人:斯特朗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