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屏山县人物

凌则之


[公元1911年-1940年]

凌则之

凌则之,原名凌家增,字季瑜,又名凌松如,1911年正月生于四川省屏山县楼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9年秋,凌则之考入宜宾叙属联立中学第二十八班。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常获得学校减免学费的奖励。1930年秋,他用他三哥凌松如在宜宾县中毕业的文凭,到成都考入成都联中,其遂改名叫凌松如。毕业前,由于他对当局派来的军训教官甚为反感,便被校方扣上“反对军训”的帽子要开除他。尽管叙府联中在成都各校的同 名向当时的教育厅提出反对意见,结果还是遭到保留学籍、斥退离校的“处分”。1934年夏天,他以一所私立中学的毕业文凭,考入了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成为清华大学第十级学生。

早在初中阶段,凌则之积极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组织学生救国会,下乡宣传等革命活动。在清华大学,他首先参加了一些民主启蒙活动,如当时的新文字运动,学生自治会的活动。以后他被选入学生会,便开始发挥他组织与领导-的才能。

进入清华大学不久,他亲眼看见当时的北平,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日本浪人、特务横行街头,日军坦克随意开进市内,把东西长安街压起一道道很深很深的车辙;还在西山一带进行实弹演习,炸毁民房,草菅人命,为所欲为。当时“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虽然名义上还算是中国的领土,但实际上已落入日本侵略者的手中。在这危急存亡的关头,凌则之万分愤慨,思想也因此发生急剧的变化,毅然决定由原来学的物理系改读社会系,开始研究社会之变革。

1935年冬天的严寒来得特别早,刚到12月初,就风雪交加,滴水成冰。日本找寻新的借口,导演了一次流产的政变。有一天,日本浪人和汉奸带领着五六百个流氓、地痞等无赖之徒,去中南海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向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沿途叫喊着“中日提携”、“共同防共”、“华北自治”等-投降口号,一直闯进居仁堂。身为华北最高军政长官的何应钦亲自接见他们,待若贵宾,对他们的要求一一给予0答复。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同意撤消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作为地方政府,由老牌汉奸-敏、王揖唐等出来主持。这么一来,日本帝国主义者可以兵不血刃,就实现华北“特殊化”,建立第二个“满洲国”。

在祖国的存亡关头,北平一二九爱国-爆发了,清华大学的学生在这次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中表现得无比英勇,对当时的反动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凌则之是该校进行这一斗争的亲自参加者和领导人之一。在“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大--后,因为快到年底了,国民党政府趁机宣布提前放寒假,想利用放假机会,解散学生组织。党组织识破了反动派的阴谋,决定把学生尽可能集中起来,组成各种宣传队,进行各种抗日宣传。凌则之和清华救国会主席团成员曹国枢、郝威(罗青)等20多位同学组织了一个去南京的自行车队南下宣传团。他们满怀“国家兴亡,区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在12月26日拂晓,由清华园出发,沿平津、津浦铁路南下,一路忍饥挨冻,不断战胜-的阻拦,不辞辛劳地进行抗日宣传。他们于1936年1月13日到达南京,受到了各校爱国师生的热情欢迎。后因反对蒋介石召集伪学生代表“聆训”,被-押送回北平。这件事深深的教育了凌则之,从此参加抗日救亡的决心更坚定了。

伴随着一二九运动,北平产生了“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改选“民先队”清华大队部领导成员时,凌则之被选为大队部委员。他和李昌、杨学成、纪毓秀、钟烈锐等组成的民先队清华大队部,在地下党组的领导下,成为清华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带头人。1936年,凌则之参加了“三三一”“抬棺-”。

在斗争形势发生转折的情况下,党首先抓紧健全-的领导核心,积极发展一批党团员,通过他们争取广大群众。当时在清华大学把入团叫做入中学,入党叫入大学。有一天在宿舍里闲谈,杨学诚、凌则之、吴继周几位同学对李昌说:“老李,看样子你入了大学了,你不能一个人入学,把我们丢在外边呀!”李昌说:“好,我就作你们的入党介绍人。”1936年6月,经李昌(当时“民先队”大队长)介绍,凌则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冬,日寇进攻绥远和察东,山西成为抗日的前线。在这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他遵照党的指示,率领一批平津青年,离开学校去山西。到山西后,他即改名为凌则之。1937年春节过后,党组织通过民先队动员进步青年到山西太原,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的工作,凌则之和叶方、彭国珩、纪毓秀、戴新文等五人报了名。他们于2月初赴太原,加入了牺盟会。1937年3月,经军政训练班第十连学习后,凌则之被分配到军政训练班第七连任政治指导员。不久,牺盟会成立了抗敌救亡先锋队,由董天知任总队长,纪毓秀任副总队长,陈士平任组织部长,陈大东任训练部长,凌则之任宣传部长,负责发动和联系太原各大、中学校青年学生和群众参加抗日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南口等地相继失守,日本侵略军沿平绥路、同浦路进逼山西。1937年8月1日,山西牺盟会组织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山西新军),凌则之先任第一总队三大队十一中队政治指导员。不久第一总队扩编为第一纵队,进入太岳山区开辟工作。凌则之带领队员在沁县、沁源等地发动群众,发展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并积极协助地方实行减租减息,协助地方组织农会、工会、抗日人民武装自卫队以及牺盟会游击大队,协助地方改造旧政权,建立新型的统一战线政权,为创建太岳抗日根据地作出了显著贡献。1938年,凌则之升任决死队第一纵队第三总队三大队教导员,转战在太谷、榆次、寿阳一带。凌则之在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勇敢,工作积极热情,作风谦虚谨慎,与战士同甘苦、共患难,深受战士的称赞。1939年春,他被调到决死第一纵队任办公室秘书,同年夏天又调到决死第一纵队三总队任政治部主任。这年八九月间,日军向太岳根据地进行“扫荡”,决死第一纵队在沁源县洪镇附近与敌人遭遇。凌则之率部与敌激战数日,终因部队伤亡过重防线被敌人突破,不幸被俘。他被日军押到太原,尽管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仍坚贞不屈、和董天知秘密活动,组织了党支部,进行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如组织-斗争。两个多月后,他被党组织营救出来,返回部队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工作。

1939年山西军阀阎锡山发动了“十二月事变”,我军为打退国民党的-磨擦逆流,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的三总队与游击一团合编为一纵队第二十五团。第一纵队党委任命苏鲁为团长,凌则之为参谋长,组成团的领导班子。他们带领全团指战员在打退顽军几次进攻后,立即展开练兵热潮,加紧整训部队,提高军政素质。在军事方面,以加强技术、战术训练为重点,学习游击战术,提高部队战斗力;在政治方面,抛掉了阎锡山的帽子,完全按照八路军的政治方法进行政治整军;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开办连队党支部书记训练班,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同时加强部队政治思想教育,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为以后作战打下了良好基础。在1940年五六七月间,在同浦线洪洞、赵城一带保卫麦收斗争中,各营、连时而集中,时而分散,不断消灭小股抢粮之敌,袭击敌伪据点,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敌伪政权,较好地完成了保卫麦收任务。在以凌则之为书记的团党委领导下,第二十五团成立半年多来,坚决正确地贯彻了纵队党委的指示,把红军老干部与白区老同志,知识分子与工农分子以及将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觉悟的同志团结在一起整军练武,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和战斗力。

1940年夏季,八路军总部为了克服投降倒退的危险,坚定全国军民抗敌取胜的决心,配合正面战场保卫大西北,阻抗日寇进犯中南,准备在敌后方交通线上发动一次大破袭,粉碎它的“囚笼政策”,打破日寇早日结束“中日事变”的图谋,决死一纵队第二十五团,奉令开赴太行山,参加百团大战。

为初战必胜,在战斗发起前一天,凌则之向全团官兵进行了战斗动员,他除说明这次大破击的重大意义外,还着重强调动员广大官兵如何配合兄弟部队打好这次战役。他说:“我们二十五团是个新部队,没有打过这样的战斗,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嘛!只要同志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我们是一定能够打好这一仗。这次战役参加的部队比较多,我们要和兄弟部队开展竞赛,看谁消灭的敌人多……。”经过动员后,全团指战员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以初战必胜的英姿接受这次战斗的考验。19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第二十五团奉令参加正太线破击战,担负攻克马首车站,并破击铁路的任务。当晚,第二十五团一营,仅用半小时就攻占了马首车站两侧碉堡,与敌形成对峙局面。21日,攻下车站,毙敌20余人。在攻击马首的同时,日军登木小队40余人夜袭第二十五团指挥所,凌则之亲自指挥担负警卫的三营八连与敌展开白刃战。他们在其他连队的配合下,将敌人小分队全部歼灭。这是百团大战一开始,我一个连全歼日寇一个小分队的首创战绩。随后,第二十五团将马首以西、段廷以东的铁路、桥梁、隧道全部破坏,切断了日军运输线。第二十五团首战告捷。

9月5日,第二十五团奉命与太岳军区的三个团,在陈赓指挥下,对向榆社双峰镇进犯的日军第三十八师团永野大队500多人进行围歼。凌则之号召全团:“坚决消灭侵犯根据地之敌,与兄弟部队比赛,再立战功。”他亲临前线做思想工作,积极配合军事干部指挥作战。在他的鼓舞下,全团官兵在战斗中表现非常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夺一个山头反复冲杀,与敌展开肉搏,经过三天的激战,终于协同兄弟部队将敌大部歼灭,毙伤敌大长永野中佐以下400多人。

9月23日至30日,他率第二十五团参加榆辽战役,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940年10月,由于日军在正太战役和榆辽战役中遭到重大打击,损失惨重,因而恼羞成怒,竭力拼凑兵力向我太行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并妄图合击八路军总部。第二十五团当时归总部直接指挥,为了掩护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转移,第二十五团于22日拂晓,奉命进驻温庄大陌村一带全力阻击,布置了五道防线。早8点后,日寇飞机、大炮对我防线进行了低空扫射、狂轰滥炸。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敌人向我阵地发起了连续猛攻。全团将士为誓死保卫-和领导机关的安全,奋力阻击进犯之敌。经过9小时的激战,至傍晚,完成了掩护总部安全转移的任务。在战斗中,凌则之始终挺身站在第一线阵地上亲自指挥作战,不幸在河不棱与温庄之间的北山上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经历历史事件

  相关院校:
清华大学
凌姓名人堂
凌则之相关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
清华大学人物介绍
屏山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屏山县


下一名人:李嘉熙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