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 > 大连市 > 庄河市人物

吕明仁


[公元1914年-1947年]

吕明仁,原名吕其惠。1914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初三)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大王家岛一户渔民家里,从小过继给叔父。他聪明伶俐,深得婶母疼爱。六七岁时,便随同叔父一道出海捕鱼捞虾,搏击风浪。大海的汹涌波涛,豪迈壮阔,使得他从小便具有刚毅、爽朗、勇敢、机敏的性格。

1929年夏,吕明仁考入了庄河县初级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大哥吕其恩怀着救国救民之志,-到山东烟台,入第八中学继续攻读。

不久,吕明仁在中共地下党员柳文广的指导下,做交通联络工作,经常奔走于烟台、天津、北平等地,为党传递-。吕明仁每次都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从未出过一次差错。他赢得了党的信任。

1934年初,吕明仁到达华北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北平,进入弘达中学高中部学习。弘达中学是一所别开生面的学校,办学者是五名东北人,大部分学生是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逃亡来的青年。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学习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外,在高中部还开设了军训课,聘请东北军中的军官做教练,注重对学生进行抗日爱国和组织纪律教育。这所生机勃勃的学校里,吕明仁的心豁然开朗,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1935年8月,吕明仁经温建平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爆发了,吕明仁带领弘达中学的学生投入了运动的洪流。运动中,成千上万的爱国学生集合起来,怒吼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保卫华北”、“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他亲眼看见有许多同学受伤、被捕,而他面对国民党-的水龙头、大刀、皮鞭,仍奋力抢救战友,毫无畏惧。吕明仁通过这次斗争,认识到青年们所担负的救国责任,也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力量。他锻炼得更加坚强。

一二九运动后,吕明仁考上了北京法商学院,但当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吕明仁已无心再继续学习。他遂与丁修等好友商量,决定走出课堂,奔向社会,救民族,求解放。正当他们商议去向的时候,得到一张秘密传单,上面印着延安红军大学的招生简章。这个消息,对在黑暗中求索光明的一代青年来讲,无异于黎明前的曙光。革命圣地延安,深深吸引着吕明仁:“去延安!去‘红大’!”但在当时直接去延安实在是太困难了。正在为难之际,又听说阎锡山要在北平招一批青年学生,实行“守土抗战”的准备,吕明仁便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先去阎锡山那里,然后设法赴延安。

他与丁修变卖了衣物、被子、书籍,充作路费。经党组织同意,他们与苏伟、陈明、马寅等100多名青年奔赴山西。带队的是刚出狱的薄一波,他代表中国共产党,同阎锡山在山西搞-工作。

1936年12月初,吕明仁等抵达古城太原。吕明仁、丁修被编在二连,该连中有不少中共地下党员,政治空气浓厚。阎锡山给每人发了一套军装,一支枪,几颗手 ,整天受军训。

1937年春,吕明仁、丁修、吕其恕三人请了“探亲假”,住进了旅社。怕引起敌人的怀疑,吕其恕就给吕明仁、丁修在旅社的登记簿上写了夫妻关系,二人算正式结婚。在夫妻关系的掩护下,他们于同年2月共同踏上赴陕北的征途。

到延安后不久,党把吕明仁、丁修等送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秋毕业后,吕明仁被留校任二队政治教员。1938年,吕明仁被任命为抗大第二大队政治主任教员。

由于用脑过度,吕明仁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肺水肿病又常常发作。他住在窑洞里,只靠一条棉毯挡风寒,时常感冒发烧。但他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教学任务,受到大家的好评。

1939年7月,吕明仁和丁修随抗大总校东征,越过敌人的层层-线,到达太行山区。

1941年夏,党又调吕明仁赴胶东,先后担任中共胶东区党委宣传部长兼党校校长、区党委减租工作团团长。吕明仁把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这本32开纸的小册子不知读了多少遍。他深知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当时,工作团的团部设在减租减息运动的重点——文登县万家村。吕明仁经过调查后,提出:当前首先要解决当地农民最迫切的吃饭问题,要求工作队发动农民向地主借粮,解决燃眉之急,调动农民减租减息的积极性。然而,工作并不顺利。吕明仁在对农民群众进行“谁养活谁”的阶级教育中,针对农民怕地主-倒算,怕自己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投敌的思想顾虑,耐心地启发群众说:“请同志们想一想,世界是什么人创造的?房子哪里来的?一切都是工人农民创造的。但是未创造世界的人,却占领着世界。”他还引导群众算细账,把“剥削”二字讲得一清二楚。他说:“世界没有地主、资本家,可以成为世界,没有劳动者就不行。”吕明仁又讲了其他根据地农民起来斗争的经验和苏联革命成功经验。他讲得通俗、易懂,阶级教育“一把钥匙打开了一千把锁”。农民说:“听了吕团长的话,仿佛换了一个脑袋。”在以吕明仁为首的减租工作团及地方干部的努力下,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后,广大农民的生活有了改善,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各阶层人民团结抗日的气氛进一步高涨。

1942年5月后,日军对各抗日根据地发动空前残酷的毁灭性“扫荡”,企图摧毁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生存的条件。山东抗日根据地西海区成了敌人“扫荡”的重点。11月12日,八路军在平度县北的反“扫荡”中,由于寡不敌众,部队伤亡较大,中共西海地委书记兼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于巳午英勇牺牲,地委机关也被严重破坏,干部和群众被-多人,大泽山根据地被摧毁,党的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

正当西海区处于危难之际,胶东区党委于1943年2月派吕明仁任中共西海地委书记兼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陈华堂任副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常青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姜克任副主任,毕永之任参谋处长。他们带一个特务营300多人,于2月16日重新进入西海,重建大泽山根据地。

吕明仁到西海后,先抓地委机关的整顿,健全了各级组织。他根据中共-发出的指示,总结了这次反“扫荡”失败的惨痛教训,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然后分散到各村庄活动。

西海处于海陆交通要道,且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日军对此地格外垂涎。虽然“扫荡”0已过,但西海区仍处于日、伪、顽 包围之中,斗争形势紧张复杂。吕明仁等白天蹲山头,钻山洞,晚上进村工作。吕明仁和地委干部一起认真讨论、研究克服困难,坚持斗争的办法,决定在敌人据点设情报站,掌握敌人动态。从3月至5月,他们组织军民,在公路边、村口设下埋伏,大摆 战,并办起了小型兵工厂,制造 、 等。当时著名的0大王史效民等,废寝忘食地钻研埋雷技术,就地取材,制作各式各样石雷、 ,并先后创造出30多种埋雷的方法,如“子母带环雷”、“头发丝雷”等一触即炸,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心惊胆战。在史效民的影响下,各村的抗日群众都学会了埋雷。全民皆兵,步步是雷,炸得鬼子防不胜防,寸步难行,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这年6月,正是胶东冬小麦成熟的季节。驻大泽山西高望山的“皇协军”徐国栋部组织一个加强营,移防到大泽山抢粮。6月10日,吕明仁和陈华堂司令员得到情报后,立即调动部队,将敌人包围在平度县北柴黄坪村。经过激战,敌人-缴械投降。这一仗,共毙伤俘敌230余人,缴获机枪三挺,长 250余支,战马16匹。同月,吕明仁带部队攻打敌警备队据点,歼敌100余人。

同时,各县迅速开展政治攻势,在各据点附近设了敌工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每到夜晚便向伪军据点喊话(主要对他们的家属),宣传形势,瓦解敌军。军分区还选派青年干部郭郝光、孙鸣志、周凤鸣、曹丹、修琪等人,组织了几个武工队,在敌后开展军事、政治攻势。他们破坏交通,切断电话线,还到敌据点指名道姓地喊话,争取伪军、伪组织反正。地委宣传部的孙卓先和平度县长一同到平度城边,向敌喊话,代表政府宣布敌人的罪行,奉劝他们早日悔过自新,不要与人民为敌。在樱花盛开的季节,吕明仁还组织人员给日军送花,唤起日军思乡厌战之情。在八路军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敌大田伪中队就有12人投诚,参加了八路军。

1944年,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并未改变。中共山东分局强调:还须埋头苦干,咬牙坚持,更正确地掌握对敌斗争,紧紧依靠群众,生息自己的力量,为-和战后作准备。当时,西海区民兵队伍扩大,各县都有独立营,军分区扩编了独立团。吕明仁等决定扩大攻势作战,以扩大解放区,缩小敌占区。同年8月24日夜,胶东主力五旅十三团、西海独立团各一部,在民兵的配合下,一鼓作气,攻下了旧店、大田,全歼伪军五个连;旋又攻克马场、下店等据点。至此,完全恢复了胶东区西部的战略支点——大泽山区。

为生息力量,为-和战后作准备,以吕明仁为首的地委和军分区领导人决定,建立西海实验区。实验区的范围是塔山(后改龙山),从大泽山口的八格庄,一直延伸到平度城郊的李戈庄,方圆四五十里,实验区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减租减息、生产自救、开展大生产运动等项政策,进行党的整风运动。吕明仁从当地实际出发,组织群众对民愤极大的恶霸地主和汉奸,进行诉苦斗争,平分了他们的土地。在大生产运动中,他鼓励开荒,提出三年不交公粮。他们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仅南掖合作社就包括24个村庄,1200多股。吕明仁在全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根据地有了发展,有了良好的环境,西海地委组织党员进行了整风学习,还举办了“-训练班”。

在吕明仁等人的领导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西海区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为了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成果,壮大人民力量,中共中央于1945年9月19日向各中央局发出指示,明确规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巩固华北以及华东、华中解放区,控制热河、察哈尔两省,集中力量争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中共中央先后从各解放区抽调11万军队和二万名党政军干部进入东北。吕明仁也正是在这时候受党的委派,率19名干部,从胶东跨海北上,第一批奔赴东北。到“煤城”辽西后,吕明仁任阜新地委书记兼军分区司令员。当时阜新地区形势极为复杂,汉奸把头为非作歹,破坏生产,-资财,土匪遍地横行,国民党反动派加紧派遣地痞流氓,组成反动武装,残害百姓,暗杀中共工作人员。吕明仁作了详细调查了解后,迅速开展工作。他首先到难遮风雨的煤矿工人住宅,问寒问暖,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他身穿油渍渍的工作服,头戴矿工帽,深入矿井,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起斗争封建把头,组织工人开工生产,使矿山很快复工。紧接着又组织成立了工人自己的工会,使工人真正做了矿山的主人。生产搞得热气腾腾,保障了军民生活的必需,稳定了人心,安定了社会秩序,阜新煤城面貌焕然一新。

吕明仁清醒地认识到,要站住脚,战胜敌人,必须抓好武装力量的组织和建设。把一支以矿工为主体的六十六团、六十八团扩建为一个整旅,即第三十旅,由他担任政治委员。同年10月,吕明仁亲率部队经激烈战斗,赶跑了盘踞阜新地区的国民党中央自治挺进军孙百美部、雷子阳部。11月间,又击溃了数股土匪武装,一举解放了彰武县城。又乘胜追击,横扫阜新、彰武、黑山北镇一带反动地主武装。旌旗指处,所向披靡,不到两个月,解放了整个阜新地区。

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要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指示后,吕明仁奉上级指示,于12月30日率领地委机关人员主动撤出阜新市区,转移到阜新东北的鹜欢池、平安地、旧庙等地,坚持游击战争。党的工作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后,吕明仁提出了“坚持地区,坚持工作,坚持游击”的口号,动员群众,全力以赴地支援前方作战。

1946年2月初,热辽边地委(即阜新地委)北撤通辽,建立新的根据地,吕明仁改任中共通辽中心县委书记。5月中旬,通辽中心县委改为辽吉省委五地委,吕明仁任五地委书记兼哲里木盟政府副主席。

同年10月初,国民党军逼近通辽、开鲁、中旗。吕明仁按照省委的指示,周密部署,沉着撤退。在撤退前,他给中共开鲁县委写了一封信。

鹤京、瑞符、日新诸同志:

通辽东丁,顽军两个营(收编的土匪)于今日窜至大林,独立有五个连在那前面初定作战。南面顽军有七八百人在甘旗卡一带窜扰。我独立旅已南下集中力量打击这一股。据目前情况,通辽城不一定丢,但东西我之兵力较空,在新的接防部队未来之前,也需防备敌人突入通辽。因而,通辽的机关也要疏散……

1946年10月15日

开鲁县委按照吕明仁的指示,积极做好防止敌人突入的准备。

此时,吕明仁的背生疽疮,经常发烧。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形势不允许他离队治疗。他不顾恶疮剧痛,仍坚持工作和战斗。

12月,吕明仁从前方到白城,参加辽吉省委会议。这时恶疮剧烈发作,高烧达摄氏41度,未及开会就病倒了。省委书记陶铸亲自把吕明仁送到医院。吕明仁做了两次手术,两三天昏迷不醒。陶铸一再嘱咐,无论花多少钱,要把明仁的病治好。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吕明仁才得以脱险。在他卧病期间,省委领导让管后勤的同志给他送去一些从前方缴获的牛肉罐头,以滋补身体,但他一口未动,准备病愈后给伤病员带去。吕明仁还经常把组织上照顾他的药品、营养品分给其他伤员。在奈曼旗时,他听说分区卫生处没有-药,就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药交给卫生处。他关心伤员胜过关心自己。

吕明仁在白城住院时,斗争形势发展很快,省委决定一、五两地委合并,并由吕明仁担任书记兼一分区政治委员,负责一、五分区的工作。吕明仁听知此讯后,不顾伤口未愈,立刻接受南下紧急任务,收复被敌人占领的一、五地委管辖区。

1947年2月,吕明仁领导“长江骑兵团”迅速南下,收复失地。“长江骑兵团”是一支由吕明仁亲自创建的武装部队,其前身是通辽、开鲁两县撤退时各地方武装,初创时仅有500余人枪,吕明仁亲自担任团长兼政治委员,在蒙古草原的剿匪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这支铁骑在吕明仁的率领下,吸收了康平、铁岭、法库、昌图五县的干部、战士,迅速南下,挺进敌后。在康平敖力营子一战,击溃了号称“东北剿总”最精锐的美式装备特务团一部,缴获大量美式 。继而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了库伦、科尔沁左右旗、科左前旗、康平、彰武等地。

1947年4月11日深夜,吕明仁正在开会,忽然接到省委急电,催他南归。会议很晚才结束,他顾不得休息,于次天早晨前往奈曼旗。开鲁至奈曼旗,中间隔着一条西辽河,水流湍急,渡口时有变动。当他同警卫人员康殿才、通讯员周澍澄策马来到辽河岸边时,船夫回家吃早饭,无人摆渡。他焦急地踱来踱去。忽然,他看到河边有马蹄印,便决定从这里泅渡。

周澍澄、康殿才先后跃马河中,吕明仁催马相随。三匹马顺利地渡过了头两股浅流。当进入第三股河时,因河水深,走在前面的周澍澄的马已没入水中。康殿才和吕明仁的马也失去控制,卷入急流之中。

吕明仁关切地叮嘱小周和老康:“沉住气!抓住马鬃,抱住马脖子!”

三个人在激流中时沉时浮。突然一个浪头打来,将老康冲下马背,没入水中。“老康!老康!糟了!”吕明仁一面大声疾呼,一面甩掉马区,跃入水中,去救老康。然而,浪大流急,力不从心,几次游向老康,都未能近前。情况万分紧急。此刻,吕明仁已精疲力尽,告诉小周:“坏了,我不行了!”周澍澄这时也已陷入淤泥之中,两腿拔不出来,眼巴巴地望着在急流中沉浮、搏斗的吕政委,却无能为力。危急之中,16岁的小周想起了报警。霎时,“乒!乒!”报警的枪声响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开鲁县委的大车也到了。

“吕书记!”“吕政委!”“吕司令!”人们发出不同关切的呼声。船夫也飞快地奔来,跃入水中去抢救。

船夫背着吕明仁向岸边游来,群众忙上前急救。吕明仁因为肺呛水,已无法抢救。吕明仁为救自己的警卫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33岁。

吕明仁的灵柩由开鲁运到白城。中共辽吉省委举行了追悼大会,陶铸致悼词说:“我们惟有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将敌人消灭,完成你们未竟之志!”

吕明仁的墓座落在齐齐哈尔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刻英名于石上,记丰功于永恒……”

为了寄托人民的哀思,褒扬吕明仁的丰功伟绩,中共辽吉省委追赠他“辽吉功臣”的荣誉称号。

(胡秀勤张雪峰)

吕姓名人堂
吕明仁相关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庄河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庄河市


下一名人:林松龄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