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翔安区人物

彭德清


[公元1910年-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德清(1910~1999年),曾用名彭楷珍、陈国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生于同安县翔风里彭厝村。幼年丧父,家境贫寒。12岁入学,16岁辍学。少年时在家乡参加抗捐抗税、反对土豪的斗争。民国15年(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同安县委书记、厦门临时特支书记等职。民国22年8月在筹措活动经费时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机智勇敢,半个月后越狱,继任闽南红军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游击队政治委员,并担任共青团和党的基层领导工作。他发动群众,组织队伍,坚持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清剿”和巩固闽南根据地的革命力量作出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清先后担任闽南抗日义勇军独立大队长、新四军教导总队二大队教导员、三纵五团政治委员、一师三旅七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率部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多次击退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清先后任苏中军区一师三旅旅长、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二师师长、渡江先遣纵队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二军、二十三军副军长。参加过苏中、枣庄、莱芜、孟良崮和淮海等著名战役。他敢挑重担,敢打硬仗,身先士卒,在历次战斗中攻必克,战必胜,战功显赫。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清任华东野战军二十七军军长。1950年11月,奉命率二十七军参加抗美援朝的多次重大战役。在朝鲜长津湖地区歼灭美军骑兵一师一个加强步兵团,歼敌1900余人。1951年6月以后,他又率部在朝鲜金城、元山等地区,胜利完成二线防御作战任务。他精心谋划,灵活用兵,出奇制胜,战果辉煌。回国前夕,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4年,彭德清调任华东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政治委员。在此期间,他对人民海军的建设、沿海岛屿的解放和东南沿海国防的巩固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1965年彭德清调任国家交通部副部长。1981年任交通部部长。面对新的岗位,他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积极推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他果断作出港口建设规划,大打港口翻身仗,努力增强交通部所属远洋舰队运载能力。积极开辟中美航线、促进台湾海峡恢复通航。1977年,他领导“阿波丸”沉船的打捞工作,取得0成功,推动了求助打捞事业的迅猛发展。他对我国公路网的规划,特别是国防公路建设也极为重视。曾不顾年老有病、环境恶劣,亲自去天山工地检查工作,慰问武警筑路部队和养路员工。他还是交通部建立蛇口工业区的决策者之一,对深圳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过特殊贡献。

1983年彭德清退居二线,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仍然关注国家和交通战线的大事,频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写出多篇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对指导现实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还先后主编《中国航海史》、《中国船谱》和《中华海魂》等书籍。

彭德清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他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和十二大主席团成员、十三大代表,十四大和十五大特邀代表。

彭德清于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经历历史事件
彭姓名人堂
彭德清相关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9年)去世的名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人物介绍
翔安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翔安区


下一名人:林文英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