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 > 沈阳 > 苏家屯区人物

王波


[公元1911年-1943年]

王波,原名王慕禹,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绣匠屯。自幼聪敏好学,因家境贫寒,由岳父家供其读书。1931年王波与苏雪金完婚。婚后他更加发奋苦读,立志当一名作家。

1931年,日本侵略者挑起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强占沈阳城,进而侵占东北三省。血气方刚的王波痛记沦陷之耻,愤然离别故土,-关内,考入北平中国大学。大学期间,王波接触进步师生,阅读进步书籍,经常写一些宣传抗日救亡的文章投给天津《大公报》。

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继续伸向关内。平津危急,华北危急,王波再也无法安心读书了,他毅然放弃学业,走出校门,投身于抗日救亡事业。

七七事变后,王波将与他共同在北平生活了两年的妻子和儿子送归故里。7月13日随白乙化赴绥远省硕公中垦区。在垦区,他负责《抗日先锋》小报,凭借这块阵地,热情宣传抗日,呼吁民众救国。王波长于文学,知识渊博,绰号“高尔基”。他的小报文字浅显,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深受垦民欢迎。1937年夏,王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白乙化等领导垦区-,组织抗日先锋队,王波怀着解放家乡、挽救祖国危亡的雄心大志,积极参加了抗日先锋队并担任政治干事,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为开赴抗日前线,抗日先锋队南渡黄河,横穿库布齐沙漠,向晋西北挺进。1938年1月到达河曲,归入八路军建制。其间,王波一面行军打仗,一面继续编印《抗日先锋》小报,沿途宣传抗日救国。同年6月,抗日先锋队东进至雁北与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会师。为了向老红军学习,王波和先锋队其他领导干部跟随旅机关工作组深入部队和农村,学习建军、建党、建政,发动和组织群众等工作。5个多月的时间,他不仅学到了红军作战和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也学到了红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为他后来成长为文武双全的指挥员打下了基础。就在这时,他改名王波。抗日先锋队已发展到500多人,上级决定将其改编为3个大队,王波任第一大队政治干事。1939年4月,抗日先锋队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6月与冀东抗日联军合并称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王波任第三大队教导员。

王波善于做思想工作。抗日联军初建时,部队战斗力还不强,与日军作战,也受过一些挫折。王波积极配合白乙化作战士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认识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鼓励他们树立战胜敌人的勇气。在王波的领导下,第三大队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1939年6月,日军大岛大队奥村中队进犯平西抗日根据地,第三大队受命正面狙击敌人,两天时间没能吃上一顿饭,但全队战士始终情绪饱满,勇敢战斗,不使敌人前进一步,0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940年1月1日,华北人民抗日联军正式改编为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王波任第三营教导员。4月,十团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抗日根据地,第三营作为先遣队首先进入密云西部的水川地区,任务是配合地方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宣传抗日,筹措粮饷,为主力部队的到来做必要的准备。

丰滦密地区处在伪满洲国和伪华北政权接合部上,又连接冀东和平西根据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里山高林密,又靠近密云粮仓,敌我都拼命争夺,形成拉据。以前作路军来到这里,都因为敌人的轮番“扫荡”没能立住脚,因此群众工作很难开展。第三营刚来时,群众也担心他们呆不长。

王波率部用实际行动消除了群众的顾虑,并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打开了工作局面,开辟了白河两岸、长城内外大片地区为根据地。第十团主力到达后,第三营又留在内线协助地方干部建立地方政权和党组织。1940年6月成立了丰滦密抗日联合县,建立了县政权。

1940年8月,华北军民发动百团大战,王波所在团的任务是破坏平古铁路(北平至古北口线),牵制敌人兵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9月中旬,日伪军4000余人对丰滦密发动为期78天的大“扫荡”。敌人步骑结合,“铁壁合围”,返转闪击,纵横“扫荡”。出于斗争的需要,团主力到外线打击敌人,第三营奉命留在内线坚持斗争。为了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第三营化整为零,王波亲自带领七连与敌战斗。那时正是秋冬交替季节,他们身着单衣战斗在崇山峻岭间,备尝艰辛。一次,七连被困在水堡子南山三昼夜,夜里寒风刺骨,白天仅能以萝卜充饥。在如此严酷的形势下,王波一面战斗,一面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他向战士讲抗日战争形势,讲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前景,坚定大家的抗日信心。后在王波指挥下,全-士冒着敌人的弹雨,以大山石作掩护,翻山越岭,胜利突破了敌人的包围,保存了有生力量。在这次反“扫荡”中,王波带领七连与其他部队一起历经37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大“扫荡”,保卫了丰滦密抗日根据地。

丰滦密抗日根据地似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要害,威胁着敌人的生命线平古铁路。日军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秋末,日伪集中万余兵力对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又发动了为时两个月的大“扫荡”。日军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东西就抢,把方圆60公里的长城两侧地区划为“无人区”。为了断绝八路军和群众的联系,敌人沿山挖了宽6米、深4米多的“治安沟”(群众称为毁民壕),又把老百姓“集家并村”,控制起来(群众称为“人圈”),妄图把八路军困死在山上。

面对残酷的斗争形势,为了保存主力,第十团将主力转移到平北西部,只留第三营在丰滦密坚持斗争。全营在王波和营长翟飞的率领下,化整为零,依靠人熟、地熟和丰富的游击作战经验,游来游去,机智灵活地狠狠打击敌人。虽有几次被围,但王波临危不惧,凭借机智和勇敢一次次地率部化险为夷。一次,王波与七连被敌人包围在沙坨子。敌人以强大火力进攻,他沉着地指挥战士们利用白河岸边的山崖作掩护,坚守到天黑。夜间又令战士把艾蒿编成辫子点起火迷惑敌人,然后悄悄向西转移,涉过冰冷的白河,胜利突围。

反“扫荡”战斗艰苦卓绝,特别是在“无人区”斗争尤甚。战士们有时以生玉米充饥,有时连玉米都难得到,只得靠挖野菜吃草根坚持斗争,因此个别战士流露出沮丧情绪。王波及时耐心地作思想工作,他对战士们讲:一个八路军军人最宝贵的不是生命而是气节,最可怕的也不是敌人和困难,而是失掉胜利信心。在王波的教育鼓动下,全营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不断给敌人以有力打击,使丰滦密抗日根据地这把尖刀一直插在伪满洲国和华北地区的接合部上,岿然不动。

王波对敌人充满刻骨的仇恨,对战友充满无限的关爱,并把这种爱融入政治思想工作中。1941年2月4日,王波的亲密战友、第十团团长白乙化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噩耗传来,一向性情刚毅的王波潸然泪下。但他懂得“痛苦无用,流涕也无用”,打败日本侵略者是要流血的,那些用血换来的代价才是最“宝贵的代价”。因此,他在悼文《我们没有眼泪》中写到:“为革命,乙化同志流了血,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除了开会来追悼他,纪念他,而要紧的是学习他!尤其是要学习他那种英勇的牺牲精神。没有那种牺牲精神,日本鬼子就无法赶跑,革命也无法胜利!前进,踏着牺牲者的血迹前进!”正是在这种为革命献身精神的不断激励下,王波等营干部将全营集中起来,连续打了几次漂亮仗,扩大了反“扫荡”的胜利。他们奔袭木林敌人据点,俘获伪军83人;奇袭怀柔火车站,烧毁敌人军火,尤以王波亲自指挥的柏查子村伏击战打得最为出色。战斗发生在1941年7月上旬,战前王波侦知了敌人的行动计划,对部队作了周密部署,他把七连和八连分别埋伏在敌必经道路两旁的高坎上,又在高山顶放了?望哨。敌人从玻璃庙据点一出动,?望哨就看得清清楚楚。等敌人进入伏击圈,王波一声令下,0的子弹一齐射向敌群,仅仅30分钟,就胜利结束了战斗,共歼伪满“讨伐队”70多人,缴获轻机枪3挺及其它武器一批。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过得硬的政治思想工作。王波做政治思想工作,过得硬,有成效。在第二次反“扫荡”的艰苦日子里,王波亲自协助司务长料理伙食,为战士们安排好生活。在大家最疲劳的时候,他以身作则,亲自站岗警戒,让战士们休息好。爱护战士、处事冷静是王波的特点,也是他的优点。一次夜袭杨树底下村敌据点,遭到敌人机枪阻击。王波沉着地命令集中火力把敌人机枪打“哑”。王波身后的通讯员尚茂站起来打了一枪,子弹擦着王波的耳朵飞了过去。尚茂吓呆了,王波却没事一样,回头继续命令:“别愣着,瞄着火亮继续打!”战斗结束后,尚茂请求处分,战士们也要求追究尚茂的过失,而王波则一笑了之:“我的命就那么值钱,‘光荣了’(即牺牲的意思)怕什么,正好去见马克思。”1942年春,王波率七连在得田沟村与伪满“讨伐队”战斗,连指导员李帆和十几名战士光荣牺牲了。王波非常难过,部队转移到杨胡栅子村宿营,他饭不吃,水也不喝,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山石上流泪。牺牲官兵的遗体抬回驻地后,王波逐个为他们擦去脸上的血迹和泥土,脱下身上的棉大衣,轻轻盖在李帆的遗体上,又叫人把每个烈士包裹起来,埋葬在青山下。

1942年夏,第十团缩编。王波改任团政治部主任。职务变了,但作风没变,他与战士们的联系更为密切了,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波。一次,100多名干部由平西向冀东转移,王波率一个排护送,准备夜间越过敌-沟。队伍行至康各庄村南,突遭敌人截击,王波让人带领干部迂回前进,他却只身将数倍于我军之敌引向自己,终于护送这批干部安全到达了冀东。

1943年5月,丰滦密抗日斗争已度过最艰苦的阶段,抗日武装力量有了新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成立了丰滦密区队,王波任区队政委,兼任中共丰滦密联合县委员会委员。王波与区队长师军一起指挥区队不断打击日军,逐步恢复了被敌人“蚕食”的地区。7月7日,丰滦密区队在香水峪设伏,重创伪满第三十三团一个营,毙俘敌59人,缴重迫击炮一门。8月9日,又在石塘路伏击康各庄据点出扰之敌,歼敌12人。王波还带领区队一连,夜袭榆树底下村据点,日军仓惶逃走,俘伪军50多人。敌人据点被拔掉,第八区的工作得到了恢复。

同年11月11日,伪满军一个连窜到南香峪抢粮。为了粉碎敌人的抢粮计划,王波率二连赶到南香峪,抢占北山有利地形打击敌人。敌人开炮轰击,一颗炮弹落在山顶上,横飞的弹片炸伤了王波的头部,他当即昏了过去。王波苏醒后,敌人走到了他的面前逼他投降。身负重伤的王波坚贞不屈,绝不投降,惨遭敌人杀害。

王波牺牲后,丰滦密军民怀着无比悲痛,将他安葬在北香峪村南沟。1944年1月,丰滦密联合县和五区队(丰滦密区队划归冀东后的名称)在赶河厂召开追悼大会,2月20日,平北军分区也在南碾沟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王波烈士。王波烈士的亲密战友刘力生赋诗一首,以志悼念:

冀热军前噩耗惊,战旗东指示成功。

英雄遗恨知多少,潮白涛声咽北风。

5月,第五区队在北香峪南山为王波建立了纪念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救国救民”四个大字,两旁是书写着王波生平事迹的碑文。为防敌人破坏,北香峪人民曾将这块碑珍藏起来,新中国成立后才将它拿出来,安放在长满苍松翠柏的北香峪北山,供人民群众瞻仰。王波烈士的英名,犹如这珍藏多年的纪念碑,永远耸立在人民的心中!

(密云县委党史办公室密云县民政局)

经历历史事件
王姓名人堂
王波相关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
苏家屯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苏家屯区


下一名人:吴勇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