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 > 哈尔滨 > 呼兰人物

王鸿恩


[公元1888年-1942年]

王鸿恩(1888-1942)

王鸿恩,字锡三,呼兰莲花乡大东村人。自幼聪颖好学,在乡下读完私塾,以优异成绩考入省城齐齐哈尔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呼兰做小学教员、第一初高等两级小学校校长。1918年10月任呼兰县教育局局长。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激起全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各地的声援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呼兰县广大爱国师生纷纷行动起来,成立呼兰县沪难后援会、呼兰县学生联合会。教师、学生和一些爱国工商业者走上街头,--,演剧募捐,-, 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王是这场反帝-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王任呼兰教育局长长达10年之久,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王主张选拔高材生去日本留学。经过努力,通过政府拨款,在呼兰中学生中,考核保送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到日本去留学。如厉通维(日本广岛高师学校)、陈瑞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梁多礼(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梁多武(日本东京工商大学)、果常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等。王特别注重师资水平,注重教学质量。聘请的教师、初等小学教员必为师范传习所毕业;高等小学教员多为江省师范或呼兰师范毕业;中学教员多为北京、保定、沈阳等地高师毕业。王经常听老师讲课,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并经常下乡视察农村教学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题。由于教师素质高,加之严格教学管理,呼兰教育质量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王鸿恩不顾一些有守旧思想的人的非议,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提倡设置体育课程和开展体育活动。不仅全县举行的中、小-会开得隆重热烈,而且各学校普遍设立了篮球场、网球场。王和教师、学生们一起玩篮球、打网球。课余时间,学生们奔跑跳跃,学校里充满欢声笑语,改变了过去一潭死水的局面。在王的主张下,呼兰通俗教育社设图书馆。图书馆收集大量新书,订购盛京时报、泰东日报、国际协报、新民晚报、华北日报、大北新报等多种报纸。这对呼兰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方面,起了推动作用。

由于政绩突出,1927年王当选为第五届省议会议员,1928年到齐齐哈尔任省教育厅咨议、国民政府待征员,同年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党部科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齐齐哈尔的国民党活动-转入地下,王回到呼兰。日伪统治当局,利用王在呼兰的名望,请他做呼兰县协和会副会长,王没有推辞。王暗想:这个职务正好掩盖自己的抗日活动。1938年国民党东北党务办事处龙江省负责人于晓天来呼兰,委派王为龙江省东部地区负责人(黑东地区督导员)。1939年11月,于晓天在齐齐哈尔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后被杀害。于晓天死后,国民党黑龙江省各县的组织没被牵连,但均失去了联系。1940年王鸿恩与沈阳东北党务专员办事处负责人罗大愚取得联系,被任命为党务专员。王工作谨慎,在呼兰、巴彦绥化等地秘密发展一批国民党员。根据罗大愚的意见,王派李延三去巴彦木兰,派李木韩去绥化、庆安,派肖景芳去望奎、拜泉等地开展工作。1941年9月,罗大愚又派伊作衡来呼兰和王联系。伊作衡在齐齐哈尔发展了很多国民党员,但混进了特务,被查去名单。不仅伊作衡被捕处死,而且齐齐哈尔的国民党部也全被破坏。同年12月30日,王在呼兰被捕。

王被捕后押到哈尔滨。日伪警特先用软的进行哄骗,王根本不为所动。接着又对其使用各种酷刑,但王早已抱定誓死殉国的决心,任凭警特百般折磨,始终坚贞不屈,他所发展的国民党员没有一个受到牵连。1942年夏,日伪当局将王送伪哈尔滨市法院公开审判,罗织罪名,处以绞刑,时年54岁。

王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
呼兰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呼兰


下一名人:王芝馥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