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冷斋
(1892~1960年)
闽县人,曾居黄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入福建陆军小学堂,再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民国6年(1917年)7月,参加讨伐张勋;后弃武从文,在北京自办“远东通讯社”和《京津晚报》,因抨击曹锟贿选总统,报社被封,逃往上海。民国24年,任北平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不久,接任宛平县长。民国26年元旦,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当时日军驻华北特务机关企图扩建兵营、机场,派员到县政府,要求按其图纸办理割让土地手续,冷斋严辞拒绝。7月7日,在宛平东门外演习的日军派3个军曹,以日兵志村菊次郎失踪为由,要求入城检查,被守城-拒绝。冷斋由北平电话通知“各派代表三名到现场调查后再作处理”。深夜,日方再次胁迫冷斋,让其进城检查,冷斋正颜厉色拒绝。日方突然袭击平汉铁路桥守军,轰动中外的“芦沟桥事变”发生。冷斋称“效法张睢阳,此其时也”,坚决抵抗。援军赶到,迅速收复阵地。日方先采取缓兵计,后大举攻城。国军奉命撤退,宛平失守。冷斋扼腕浩叹,隐居香港。香港沦陷后,到桂林任大同银行监察。抗日战争胜利后,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证,历数日军侵华罪行。民国35年定居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冷斋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芦沟桥事变始末记》、《芦沟桥抗战纪事诗五十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