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 > 神木市人物

王学礼


[公元1916年-1949年]

王学礼,1916年10月11日出生在陕西省神木县南乡王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1926年,入村办公立小学读书。1930年春天,考入盘塘高小(府谷县第五高小)。盘塘高小是陕北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哨阵地之一,学校教员、共产党员刘世英、高洪轩等人经常在学生中宣传革命道理,使少年王学礼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他逐渐地认识到,共产党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旗帜,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能使劳苦大众翻身过上好日子。5月,王学礼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1年9月,王学礼转到神木县沙峁镇第三高小读书。这所学校是神木县南乡秘密区委所在地,校长和教员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王学礼在这里经常阅读《共进》、《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进一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后因家中无力供他读书,只好让他辍学,返乡务农。

回到家里,王学礼按照党的指示,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利用说书、讲故事、编快板书和信天游等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劳苦大众,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由于王学礼对党忠贞不渝,工作出色,于1933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4年6月,王学礼参加了陕北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三支队。同年秋天,组织上选送他到陕北特委党团员训练班学习。

1935年1月前后,王学礼从学习班结业后,在中共陕北特委委员张达志的带领下,加入红军,张达志任红八十四师政治委员,王学礼任第八十四师少年先锋连政治指导员。

少年先锋连是一支年轻的红军队伍,战士大多是14至17岁的“红小鬼”,最小的年仅12岁。王学礼和连队干部一起带着这支“娃娃”部队,跟随刘志丹打游击。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以极大的热情关心帮助战士,教他们唱歌、学文化、提高小战士的思想觉悟,把少年先锋连带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战斗中个个英勇顽强,次次0完成任务。连队在战斗中也不断壮大,由最初的60多人、20多支枪,发展到140多人,人手一支枪。

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在延川县永坪镇与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合编成立红十五军团,少年先锋连被编为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一团第六连。王学礼调任第二四一团第二营政治教导员。先后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劳山战役、直罗镇战役,并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1936年2月,红军强渡黄河东征,遭到蒋、阎军队的拦击,王学礼参加了山西孝义县兑九峪战斗,并率部跟随彭德怀转战于石楼、永和一带,牵制晋西之敌。5月,主力红军回师陕北后,王学礼随大部队在传说中的后稷教民稼穑的稷山((又称稷王山、稷神山,在山西稷山县南)等地抗击敌人,掩护主力西渡。随后又随部队挥戈西征,挺进甘肃、宁夏、陕西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扩大和巩固了陕甘苏区。

1937年初,组织选派王学礼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学习。9月,他以优秀成绩结业,调任由师直工兵营改称的八路军第一二○师警备第六团政治处主任。到任后,他在团长王兆湘、政治委员张达志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随同部队开创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1年秋,王学礼再次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3年,调任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第二团政治处主任,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解放战争初期,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于1946年6月在南泥湾成立了直属炮兵营,王学礼调任该营政治委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炮兵专业,他带领全营指战员不怕苦,不畏难,勤奋训练,刻苦摸索,使炮兵营的战士个个成了操炮能手和神炮手,炮兵营在历次重大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战绩卓著,1947年10月,王学礼调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备第三旅第五团政治委员。1948年2月,任该团团长兼政治委员。在西府战役后实行战略撤退时,王学礼接到了野司参谋长张文舟关于就地组织防御,掩护前敌指挥部安全撤退的命令。这时彭德怀正在离第五团不远的南庄指挥作战,面对数倍的敌骑兵、步兵追击,王学礼临危不惧,毅然带领第二营顽强狙击敌人,完成了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表彰。1949年2月,全军统一编制,王学礼所在团被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王学礼仍为团长。

1949年7月上旬,标志着西北战场战略决战的扶眉战役拉开了帷幕,第四军的任务是秘密穿插截击。彭德怀要将这把钢刀狠狠地插到敌人的要害部位,以切断敌人的退路,达到大兵团歼敌的目的。第十一师作为新四军的第一梯队,担任打头阵、啃骨头的硬任务,而第三十一团作为第十一师的前卫团,更像刀子的锋尖。11日晚,王学礼率全团从陕西礼泉县出发,朝目的地罗局镇和眉县火车站扑去。12日晨,第三十一团以一夜强行军75公里的超常速度,直抵目的地附近的益店镇。王学礼利用晨霭的掩护,指挥部队化装成敌人,待敌人打开城门迎接时,一拥而入,未放一枪就使守卫益店镇的一个连缴械投降。紧接着,他指挥全团和兄弟部队一直猛冲猛打,一举攻占了罗局镇和眉县火车站。胡宗南做梦也没想到,解放军如此神速,他的四个军眼看着成了瓮中之鳖。垂死的敌人不甘心失败,集中优势兵力,在罗局镇和眉县火车站等咽喉之地,与我军展开了争夺战,炮弹、子弹像暴雨般地落到了第三十一团的阵地上。王学礼沉着地指挥全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进攻,直到敌军被我大部队全歼。战后,第三十一团第三营被授予“钢铁第三营”的荣誉称号。

扶眉战役的胜利,使西北战场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没来得及休整,乘胜进军兰州,于8月中下旬,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最后决战——兰州战役。

8月21日清晨,我军隆隆的炮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拉开了攻打兰州的序幕。但由于先头部队指战员求战心切,仓促进攻,几次冲锋均未奏效,伤亡很大,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全线停止进攻,总结经验,重新准备。

当天下午,师部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彭总的指示,把主攻敌沈家岭阵地的任务改由“啃硬骨头”著称的三十一团担任。王学礼受命后,立即带领部队接替兄弟部队进入作战地域,并根据上级要求,着手进行大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沈家岭位于兰州城西南五六公里,是敌人三大主防阵地中距兰州城和黄河铁桥最近的一个阵地,东、西、南三面削坡成壁,高四五米,许多暗堡和地堡分布在削壁之上,以环形堑壕相接,纵横交错如网的交通沟又同堑壕相接。阵地前沿设有横沟和布雷场。攻克这一阵地,就打破了敌之整个防御体系,堵死了敌人的唯一退路——黄河铁桥。

25日拂晓,三昼夜没有合眼的王学礼内心十分激动,他掏出怀表,遥望渐渐泛白的东方天幕,喃喃自语:天就要亮了,天就要亮了!5时55分,我军万炮齐鸣,发起总攻。我军炮火刚一延伸,王学礼指挥第二十一团组成的并肩冲锋的两支突击队冒着弹雨,勇猛地冲向敌主力第一九○师扼守的沈家岭阵地。手擎红旗的尖刀排动作迅猛,仅十几分钟就架设云梯登上削壁,越过战壕,冲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沈家岭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了半边天空,战斗异常激烈。我们的干部为争夺战机带头冲锋,战士们各自为战,表现了积极主动的精神。担任团两支突击队之一的第二营,刚刚突破敌之前沿阵地,营长等人突然负伤,影响部队的指挥;同时,在狭小的突破口地段,突击营兵力尚未展开,一度出现拥挤的局面,敌乘机组织反扑。此时,正是夺取敌之第二阵地的最重要战机,教导员田有胜机警果断,跑到先头部队,一面鼓动士气,一面同战士向敌阵地冲锋,带领全营趁敌退守第二战壕之际,一举攻破敌防线,占领了位于敌第二台级削壁之上的第二战壕,使突击营站稳脚跟,第二营及时投入战斗,多次击退敌之反扑,成为攻夺敌中心阵地的前沿阵地。第四连司号员孙明忠,是全团有名的“小鬼”,军上衣的下摆耷拉在膝盖上,但腰里挂满了手 ,紧跟连长战斗。当连长身负重伤,部队无人指挥时,他挺身而出,接过连长的手枪和指挥旗,代替连长指挥。他同全连仅有的十几名战士,把敌人的反冲锋打下去。手 、子弹打光了,他就冒着敌之火力-,从摧毁的敌堡内找来弹药,坚守阵地。有一次,突击队被敌堡重机枪火力-了前进地段,密集的火力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来,王学礼突然从侧面闪出,手持刺刀,几个箭步冲到暗堡前,用身体堵住敌枪眼,掩护突击队夺取敌之第二堑壕。

王学礼边指挥边观察着战斗的发展情况。当他看到发起冲击的第一、第二营伤亡很大时,果断地命令担任预备队的第三营投入战斗。全团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且战且进,逐步攻占了沈家岭核心工事。

敌马家军看到兰州防线核心沈家岭阵地危急,就用汽车运来五个团的兵力,频繁地组织反扑,想拼命夺回失去的阵地。面对强敌,王学礼分外沉着,把全团幸存的300多名指战员组织起来,进行火线动员,鼓舞士气。战士们个个表示:“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敌人又一次疯狂的反扑开始了,深受毒化宣传的马家军,在军官的威逼下,个个赤着背,端着枪,嚎叫着冲向失去的阵地。“给我狠狠地打!”只见王学礼大吼一声,和战士们一道把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王学礼亲自带领团直机关人员,与敌白刃肉搏,粉碎反扑的敌人。正当战斗进行到胶着状态时,我增援部队、曾在扶眉战役中荣获“能攻能守”荣誉称号的英雄团——第十师第三十团及时投入战斗,冲了上去,王学礼激动地高呼一声“同志们冲啊!”带领战士们冲向溃退的敌人。就在这即将胜利的最后时刻,敌人一发炮弹突然在王学礼的身边0,一块弹片穿透了他的左腰部,他重重地倒了下去。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后,王学礼所在的第三十一团被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和第二兵团分别授予“勇猛顽强”、“真正顽强”英雄团光荣称号。第四军授予王学礼“人民英雄”荣誉称号,并将一面锦旗献给王学礼的亲属。

1949年12月底,凛冽的寒风肆虐地劲吹着西北大地,给这古老而神奇的黄土高原带来几分彻寒的悲壮。在漫长的驿道上,一辆马车顶着风,踏着雪,艰难地由南向北行进着。车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布幔,布幔下是一具崭新的棺木。

马车从兰州出发经西安,跋涉两个多月,于1950年1月底到达陕西省神木县。这天,神木县数千名乡亲出城在沿途迎接,县委书记王殿威、县长李子科亲自祭灵志哀,人们轻轻地呼唤着:“学礼,你回来了!”“学礼,你安息吧!”

马车上的棺木里装殓的是在兰州战役中牺牲的第一野战军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团长——人民英雄王学礼的忠骨。神木人民为了告慰烈士的英魂,表达对烈士的敬意,特地委托烈士亲属把他的忠骨运回家乡安葬。

1959年10月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在兰州市黄河北岸的华林山烈士陵园,为王学礼建立了雄伟庄严的烈士亭,以纪念他在兰州战役中建立的不朽功勋。

(张全荣王家明李敏杰)

王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
神木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神木市


下一名人:王金达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