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虚(1925~1989),字丁凤,名光逢,号任元,今岛石乡岛石村人。从小好学,同学称他为古今小说故事通。
民国35年(1946)春,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在校与刘欣森组织一年级同学 “-”课,并发动同学-,学院-将“-”课改为“教育概论”。民国36年,参与串联各年级同学以及附中、南华、岳云中学学生共300余人,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破孩”的--,震动全省。民国37年,发起组织“求真社”,创刊《求真》,旋改名《前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揭露社会黑暗。因求真社开了先河,“东方社”、“山洪社”、“鲁迅研究社”、“直爽话社”、“大众社”、“浓云社”、“怒涛社”等社团相继成立。民国38年4月15日,吴若虚、刘欣森等发起为南京“四·一”惨案殉难的学生举行追悼大会,到会5000余人。不数日,中共党员熊家宽到南岳发展党员,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国立师范学院党支部委员,旋任副书记。
1949年l0月至1956年4月,先后任中共衡阳地委干校副指导员,教育科干事兼指导员,衡阳《岳南报》社助编、、农民生活组长、编委、农村组长,《湖南农民报》社(驻衡阳)总,中共常宁县委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常宁县委副书记。1956年5月任中共常宁县委书记后,将县委办公室搬到自己的工作点——正峒乡正峒农业社办公。常年农民打扮,群众称呼为“泥腿子书记”。1959年9月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削职到酃县酃湖公社当管委会委员。“文革”初,被打成“小邓拓”,天天打扫马路、厕所。1969年冬,被打成“现行-分子”,关入监狱。狱中,面对造反派的高压,不说违心话,始终坚持实事求是。1972年2月,以无罪释放,到集兵滩“五七”干校劳动。1973年8月至1983年6月,先后任衡阳师专副校长,衡阳地区社队企业局副局长,衡阳行政公署农村办、经委副主任,衡阳行政公署副专员。1983年7月,调任中共湘潭市委书记,时逢地市合一,吴大胆使用中青年干部,积极推行承包责任制,将全市财政由统收统支改为包干提成,为湘潭深化改革铺开了道路。1985年7月,任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2次来涟源指导修志工作。吴主编的《当代中国·湖南》一书,被《当代中国》丛书部称之为“有湖南特色”的史书。1989年2月9日,走笔之际,患脑溢血逝世,终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