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1884-1963),原名善兴,字干之、浩然,福建省诏安县四都东峤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清光绪十年(1884)1月12日生。其父经营糖业。张贞7岁入私塾读书,18岁应县试不第,后入丹诏小学堂高级班就读。
宣统二年(1910),考入漳州府中学堂,改名张贞,字干之,并加入同盟会漳州支部。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志士纷起响应。张贞加入漳州学生光复队,参与光复福州行动。
民国元年(1912年)初,参加福建学生北伐军,由榕赴沪转宁,在南京加入国民党,张贞所带领学生北伐军改编为大总统卫士队。同年10月,张贞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受训。
1913年,南北议和,张贞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炮科三期深造。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福建护军使李厚基在闽-革命党人。张贞应闽南革命志士之邀,与汤铭盘、潘节文等回福建,号召民军驱李倒袁,参加灌口战斗和攻打同安县城的战斗。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张贞重回保定军校学习,不久毕业。
1917年8月,广东 军政府成立,孙中山被选为大元帅,张贞任大元帅府中校副官。11月,军政府组织征闽海陆联军,张贞改任援闽靖国军方声涛部工兵营营长。
1918年秋,任闽南靖国军司令。
1919年春,调任福建靖国军混成旅旅长。
1920年,援闽靖国军与援闽粤军在收编民军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援闽粤军袭击靖国军,张贞率部退入山区。浙军师长陈肇英也受陈炯明的压迫,把队伍开驻安海,与张贞合作。同年11月,张贞与陈肇英合组靖浙联军,陈肇英任司令,张贞任副司令,移师于闽粤边境。在饶平浮山战斗中,张贞战败,左臂负伤,突围脱险至云霄,赴香港转上海治疗。
1921年冬,张贞任福建自治军前敌司令。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10月,福建自治军改编,孙中山任张贞为东路讨贼军第八军军长,命其率部讨伐陈炯明。在进攻潮、汕地区时,在饶平浮山再次战败。
1923年2月,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张贞调任大元帅府参谋部次长。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大元帅府改组,成立国民政府。驻广东的福建靖国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团,张贞任团长,划归何应钦指挥。独立团团部驻汕头,兵员分驻澄海、黄岗、诏安一带。张贞在诏安县城创办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并兼任校长。
1926年10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率部随何应钦的北伐东路军出兵福建,击溃北洋军阀张毅。12月,进入福州,张贞兼福州卫戍司令。
1927年1月,任福建政治会议委员。不久,任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代理主任。福建陆军干部学校随之迁入福州。6月,出任南京(首都)卫戍司令。
1928年1月,奉命调福建,驻漳州,并分防龙岩,兼任“闽南剿匪司令”。所部番号由独立第四师改为中央陆军暂编第一师、中央陆军新编第一师,后又改为陆军第四十九师,张贞均任师长。“围剿”闽西红军,镇压闽西南农民暴-动。
1929年3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0月,递补为中央执行委员。以后第四、五、六届均连选连任。
1931年2月,张贞派兵配合粤军围剿饶平、大埔、诏安苏区。10月,镇压龙溪县要求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而举行的--,逮捕大批群众与农会会员。
1932年4月10日,中央红军攻克龙岩县城。张贞召开会议,协商对策,阻击红军进入漳州。4月19日,红军全歼张部第一旅杨逢年守敌,第二旅旅长王祖清率先带家小逃跑,张贞亦携带财物连夜逃往诏安。是役,张部损失兵员1670余人。4月30日,红军开进漳州城。6月初,红军回师中央苏区后,张贞率残部复回漳浦。
1933年5月,所部被进驻福建的十九路军改编,张越接任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被解除军权离职,在京待命。11月,十九路军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反蒋抗日。张贞奉命以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军事特派员身份回闽协助讨伐。
1934年1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张贞重占闽南。冬,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
1936年3月,被授予国军中将军衔。10月,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念章。
1937年冬,任广州行营中将总参议。
1939年冬,任军事委员会军风纪第四巡察团主任委员,晋升为陆军上将。
1942年,调任军风纪第一巡察团主任委员。其团部先设在广西桂林,后移福建永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曾获忠勤功章和胜利功章。
1946年10月,被授予国军上将军衔。军风纪巡察团撤销,张贞退役,闲居漳州。
1948年5月,任--。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进军厦漳前夕,张贞携家眷迁往台湾。后任台湾当局军事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并主持-军事组十余年。曾当选为福建同乡会常务理事。
1963年12月29日,在台北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