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良(1905~1972)曾用名张启汉。陕西清涧人。他父亲深受不识字的苦,靠给人打工、做饭,断断续续供他读了六年书。后又得同学周继丰帮助,到榆林单级师范读了一年。1924年陕北大旱,周家生活也很困难,只好辍学。时值国民军第二军在榆林招兵,他报名当了兵,在河南、山东转战一年多。1925年国民军第二军失败,他跑回家乡。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清涧农村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使他受到了教育。当听到同学、好友、共产党员周继丰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他在家里再也待不住了,于1936年1月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同年2月红军东征时,他由于筹粮有功,于7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清涧县抗日救国会经济委员,中共中央党校供给科科长,中央办公厅总务处副处长、供给处处长。大生产运动中,他不仅经常早起晚睡,带头劳动,而且还积极组织机关勤杂人员开荒生产,为改善职工生活做出了显著成绩。1944年被评为中直机关和陕甘宁边区特等模范工作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中共冀热辽中央分局行政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牡丹江金矿局局长、合江省林务局副局长、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兼伊春林业管理局局长。为满足前方修铁路、架桥梁对木材的急需,他深入小兴安岭,指挥修通了森林铁路,使一批又一批木材送到前方,受到中共中央东北局的表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他仍在东北。1954年7月调北京,任林业部木材生产局局长、部长助理,经常深入全国各地林区调查研究,为制订林业发展计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8年春,他响应中共中央加强农业第一线的号召,几次申请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林业部党组批准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东北带岭林业实验局党委书记,带岭林业干部学校校长、党委书记,一度还兼东北林学院副院长,主要分管带岭林业实验局的工作。他经常在林海深处,探索人工速生丰产林的经验。在实践中,他坚持人工更新森林的正确道路,先后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的肯定和赞许。在解决了营林、造林问题之后,他没有停步,继续探索森林采伐运输中严重浪费问题的解决办法,创造了收集、堆垛、装运和利用过去作废品丢弃的枝丫棒的成套经验,使森林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他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出差不坐软席,去省城办事不住宾馆。局机关迁到哈尔滨市,他上、下班坐公共汽车,接待客人很少陪同进餐。建国初期,他每月应发400工资分,而他却只领100工资分;后来升到800工资分时,只领200工资份。实行工资制后,他每月270元,只领150元。他调到哪里,哪里会计人员都因他不领取全额工资而发愁。他由东北森林管理局调北京时,积存2000多元;由北京调回带岭林业实验局前,积累5000多元;到带岭实验局又存了5600元。财务人员多次向他提出,这笔钱如何处理好?他说,全部交公。还几次向党组提出降低工资的要求。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受到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爱戴,曾多次被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1959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3年,森林工业部和中共黑龙江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张子良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把党的传统作风发扬光大。同年7月3日,《黑龙江日报》以一个半版的篇幅,发表了加有《中共黑龙江省委批语》的专篇通讯《张子良》,全面介绍了他的生动事迹。“文革”前他就患脑血栓、失语,“文革”中又遭受破孩,不幸于1972年4月3日逝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其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