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宁化人物

郑文宝


[][公元953年-1013年]

郑文宝,字仲贤,宁化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生于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系宋朝左千牛卫大将军郑彦华之子。

南唐时,文宝初以其父荫授奉礼郎,后迁校书郎。宋灭南唐后,仍被录用,补为广文馆生。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登进士第。历任修武(今河南获嘉)主簿、大理评事、梓州(今四川三台)录事参军,续转光禄寺丞,召试翰林改著作佐郎,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通判。后召拜殿中丞授陕西转运副使、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河东(今山西境)转运使、刑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等职。其间曾因政事失误或受谗,贬为蓝山(湖南省境)、枝江(湖北省境)县令。

淳化二年(991年),就任陕西转运副使期间,正遇灾荒,文宝诱劝豪民富户出粟三万斛,使八万六千余口饥民得救。在四川、陕西整顿税收时,奏免“到岸钱”,商人感恩不尽。就任工部员外郎期间,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的士兵七年未换防,思乡谋乱,文宝先发库银安定军心,而后上奏此银由他偿还,得到诏免。

文宝为政,始终如一,不论事之大小,都热心献策,积极力行。召拜殿中丞,奉命到四川、陕西清理整顿税收时,夔州广武卒变乱,他连夜乘船前往,迅速用计平息,得到朝廷提拔。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年),西部边境常遭李继迁(党项族)为首的地方武装骚扰。一次,李继迁劫走宋朝运往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的粮草,攻陷清远(灵武东南),围困灵武。朝廷失措,问策于文宝,并委以工部员外郎、随-运使之任。文宝即轻装简从,冒雪率部奔袭清远,解灵武之围,击溃李继迁部,因功迁刑部员外郎,赐黄金与紫袍。自任陕西转运副使后,他不畏艰难险阻,先后十二次从环庆(今甘肃环县庆阳县一带)带领粮队,通过沙漠督运粮草到灵武境内。文宝善于了解情况,学习当地语言,团结少数民族,常受当地酋长欢迎留宿,甚而有称文宝为父。

景德三年(1006年),文宝应召回京途中染病,上表要求留在地方当一名闲散官。真宗准他留职养病。他就住在其子郑於陵的襄城知县任所。大中祥符初,文宝改官兵部员外郎,暨忠武军行军司马,都因病未赴任。

文宝小时受业于南唐吏部尚书徐铉,勤习苦学工诗。晏殊守洛阳时,读到他的《题缑山》诗,套用白居易的话说,“此诗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欧阳修甚至认为“兵部风味不减少陵摩诘”,把郑文宝的诗收进他编的《归田录》。司马光对郑诗也十分赞赏。

文宝的篆书亦受学于除铉,造脂颇深。现存秦铭刻文,其中《峄山碑》(重刻本)即为文宝所书(原件见于西安碑林)。文宝所写小篆,小至一片中指指甲,更是匠心独具。徐铉曾得意地对人说,篆字难于小而易于大,文宝的篆书小字胜过李阳冰,大字则与之不相上下。

文宝工鼓琴,曾向崔遵度学鼓琴法。后来崔遵度称郑文宝的演奏为“恐古有之,若今则无”,并把珍藏的一张“水泉”的古琴赠给文宝。

文宝由南唐入宋,有志于南唐国史,收聚丰富的史料。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写成《江表志》三卷,上卷记李煜,中卷记李璟,下卷记李煜各代的朝廷大政,弥补徐铉、汤悦所作《江南录》的许多缺漏。又以其余丛谈琐事另为缀辑成《南唐近事》一卷,类似小说体裁,却富有史实,后来陆游作《南唐书》就采用了其中不少内容。文宝还著有《历代帝王谱》若干卷,《谈苑》二十卷,《玉玺记》一卷,《郑文宝集》(或作《郑兵部集》)三十卷。

宋大中样符六年(1013年),文宝在襄城逝世。后归葬宁化故里。

郑姓名人堂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95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013年)去世的名人:
党项人物介绍
宁化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宁化


下一名人:伍正己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