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图尔珲台吉,名多和沁,哈喇忽剌长子,是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的杰出领袖。卫拉特,就是元朝时期的斡亦剌、明代的瓦剌,清代常写作额鲁特或厄鲁特,都是不同时期的译音。
卫拉特蒙古游牧于天山以北的广阔草原,称西部蒙古;与中部的喀尔喀蒙古(外蒙古)、东部的察哈尔蒙古(内蒙古)并称蒙古三大部。卫特蒙古内部又分成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卫拉特其他三部已听命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也就成了西蒙古各部的首领 。
然而,巴图尔珲台吉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后金势力于此时深入蒙古,并于1632年进攻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不敌西走,病逝于青海,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个部四十九个封建主承认皇太极为可汗,同年,皇太极于盛京即位,改国号为“清”。沙皇俄国侵略的魔爪这时也已经伸到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窥视着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地区,而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间又时常爆发战争,同时,卫拉特四部之间也为争夺牧场和牲畜发生冲突,草原上很不安宁。因此,一些部落离开自己原先的牧场,去别处另谋发展,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就西迁到欧洲的伏尔加河下游,和硕特部向东迁移到青藏高原。
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
形势迫使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加强团结、维护安定、共同御敌的重要性。巴图尔台吉开始四处奔走,呼吁各部要相互忍让,加强团结,蒙古各部对他的倡导积极回应。1640年9月,在巴图尔台吉和喀尔喀蒙古首领扎萨克图汗的共同倡导下,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各部首领会盟于塔城,通过了加强团结和协调的原则,制订了新的法典——《蒙古卫拉特法典》。
法典共有121条,包括宗教、社会组织、社会经济、日常生活、民事纠纷、刑事犯罪以及攻防组织等方面的各项内容,法典中还写进了卫拉特和喀尔喀结束内战的善后措施,明文规定了两大部落和各部之间在对外战争中相互支援、共同抵御敌人的条款。
《蒙古卫拉特法典》的制订,对巩固牧区的社会秩序、加强卫拉特和喀尔喀蒙古各部之间的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沙俄企图挑拨各部争斗,以从中渔利的阴谋,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对哈萨克的战争
大概是在1643年冬季,巴图尔珲台吉发动了对哈萨克汗国的进攻。起初,哈萨克人在杨吉儿汗的率领下击溃了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而卫拉特内部又有几位封建主没有响应巴图尔珲台吉的号召(虽然巴图尔珲台吉在这一地区的权威已经确立)。这激怒了巴图尔珲台吉,他派人从俄国方面买来武器,从吉尔吉斯人那要来马,击败了与他敌对的封建主。1647年冬,巴图尔珲台吉主要的对手昆都仑和鄂齐尔图车汗与巴图尔珲台吉进行了会晤。1652年,卫拉特和哈萨克战火重燃,这次,巴图尔珲台吉击败了哈萨克汗国的军队,并杀死了杨吉儿汗,洗刷了战败的耻辱。
对俄关系
巴图尔珲台吉任准噶尔部首领时,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人是准噶尔部的属民,他们向绰罗斯·巴图尔珲台吉交纳贡赋。鄂毕河中游也是准噶尔部属民的牧地,在这里,准噶尔部首领曾与沙皇俄国谈判,确定双方以鄂木河与鄂毕河上的黑角沿线为界,以北属沙皇俄国,以南属准噶尔部。在额尔齐斯河东岸库隆达草原西部的雅梅什湖,常驻有准噶尔部的边防军队。专事保护该湖的盐矿资源。
巴图尔珲台吉知道,和俄国爆发大规模冲突最终会对卫拉特不利,因此他谨慎地保持对俄国的关系,做出过一点让步,但他对于原则性问题的态度是强硬的,他在位时也能够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保卫着国家的领土主权。
沙皇俄国对卫拉特蒙古的实际盟主,拥有强大实力的巴图尔珲台吉十分重视,多次派遣使团出使准噶尔部,拉拢巴图尔珲台吉,巴图尔珲台吉则不断地向俄国使臣表明自己维护民族独立的态度,并指责哥萨克的军事侵略活动。但他同时也尽力避免与俄国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并阻止过一些领主对俄国的袭击。
这段时期,俄国不断对边界地带进行蚕食,试图掌握对边界地带牧民征收实物税的权利,然而,1640年,巴图尔珲台吉向俄使明索伊·列密佐夫指出“吉尔吉斯人是他—珲台吉的属民”,并放出话说:“如果现在皇上要向吉尔吉斯人收取实物税,那就去收,可他浑台吉仍要向他们收自己的税”他指责道:“你,明索伊携带皇上的赏物、礼品来我这里;而另一方面,俄国人却在攻打我的属民”。另外,巴图尔珲台吉在位时曾多次与俄国发生冲突,阻止了俄国势力的进一步深入。
主要功绩
在位期间,促进准噶尔的农牧业和手工业
发展。1640年,与喀尔喀札萨克图汗共同召开卫拉特、喀尔喀各部领主会议,组成了更广泛的联盟,制订了《蒙古卫拉特法典》。他又多次击败沙皇俄国和哈萨克汗国。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以第五子僧格为继承人。
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