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沛霖(1798—1863) ,字雨三,安徽凤台武家集人,生于清嘉庆年间。
他家境贫寒,世代为农。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像许多做着科举梦,热望“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贫苦读书人一样,把闱场看成自己进身功名的主要途径。三十岁时苗沛霖获得考秀才的资格。个人天赋,加上刻苦与勤奋,苗沛霖当年考中秀才,成了一个生员。但脱去童子身份,并没有给他的现实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苗沛霖依然是贫困潦倒,家徒四壁。
太平天囯时期,他打着办团练的幌子,两年内把自己的苗家军发展成拥众十几万的地方势力。羽翼丰满后,苗沛霖不再满足于团练练总的权势,学起了同乡朱元璋。1861年2月,借口寿州擅杀案,他与太平军,捻军联合进攻寿州,初举抗清大旗。但是他马上感到难以抵御清军,于是赶紧投降。因安徽巡抚翁同书上奏开脱,朝廷仅将其交部议处,责令“带团立功”,并没有深究他叛降捻军的罪责。
次年1月,他再次联合太平军,捻军进攻颍州府(安徽阜阳)。3月,清军云集颍州,苗沛霖见义军势单难敌,再次倒戈降清,联合清军大败天捻联军于颍州,并将张乐行围于颍上。张乐行拼死突围退走雉河集(今安徽省涡阳县城)。
为弥补围歼张乐行不力的闪失,苗沛霖设计诱捕太平天囯英王陈玉成,献给钦差胜保以求自保。
太平天囯运动失败后,自知罪孽难赦的苗沛霖再举反清大旗。
苗沛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反复无常,被历史学者称为“最无原则的军阀。”陈玉成怒斥苗沛霖: “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此言竟成谶语。一年半后,走投无路的苗沛霖被迫反清,最终落得战死蒙城城下,丧命乱军之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