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昭毅(1922.2~1969.4),曾化名陈韬、秦五、陈学愚。三街镇东街人。早年丧父。在其姐全碧珍(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的影响下,读初中时就开始接受马列主义教育。1938年考入桂林师范,不久参加广西第三届学生军;后又考入湖南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接受八路军干部的教导。1941年任小学教师。1943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全昭毅,多谋善断。先后指挥过几十次战斗。抗日时期任灵川县政工队副队长兼游击组组长时,指挥岭尾渡伏击战。采用“去时不打回时打”、“上船不打河中间打”的战术,用不到20分钟时间,全歼从甘棠渡去潭下圩强征物资的日-备队一个班共14人。对全县军民鼓舞很大。并以《孙子兵法》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道理教育队员,说:“船到江心补漏迟,这是个歼敌最佳时机;如果上船时就打,敌人就会掉头上岸,岂不把敌人送走吗?”他胆大心细。1946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他坚决执行党的“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方针,奉命从灵川县南藩乡表证中心校校长潜往昭平县黄姚中学,以秦五化名当炊事员一年。
1947年夏,昭毅奉命参加中共地下党召开的桂北武装起义会议——吴家村会议。为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在桂北10个起义地点中,他分工负责指挥灵田起义。运用“里应外合”战术,取得成功。并在原部署突然发生重大变化而又情况不明(起义时间因故改期、全灌起义失败等) ,且与灵川县保安队发生枪战等复杂、危急的情况下,他毅然放弃“东进集结海洋山区”的原定方案,率队星夜西移潞江山区,先后与阳雄飞率领的队伍和全灌起义的骨干相汇合,创建了桂北游击队。全昭毅任队长。阳雄飞任指导员。
1948年6月, 昭毅作为中共桂北人民翻身队特支委员参加了灵川“木马会议”。根据会议决定,昭毅受命担任队长(并代理政委和特支书),率主力队员26人“跳出灵川,北上全、灌” ,扩大游击回旋区。经过3次北进,战胜敌人围、追、堵、截,胜利抵达全县。并大力恢复和发展全、灌武装斗争。自此桂北连成一片,打开了斗争新局面。
1948年11月,昭毅在全县欧家纳村参加桂北地工委会议(全为委员),根据阳雄飞传达中共香港分局的有关指示,形成了“十一月决议”。他积极贯彻会议精神,大力发展革命势力。
1949年6月, 他参加省农工委在全县召开的“桐塘会议”,并被任命为“桂北人民解放总队副总队长兼路西支队支队长兼政委”。他根据总队“主力向南挺进,形成包围桂林态势”的决定,从兴安西部挥师南下灵川。于7月19日,集中第九、十两个大队200余人的优势兵力,在一天之内连拔灵川群益、公平两个乡公所和蔡岗村土围子3个据点,歼敌120余人,缴机枪6挺,步手枪200余支。并指挥第十二大队南下临桂、永福,构成了从西南包围桂林的态势。
9月, 他和副支队长诸葛鑫率第十大队和十三大队于龙胜马堤粉碎了桂林绥靖公署主任李品仙亲自部署,由国民党广西省保安六团团长唐守约指挥的700余人枪的“梳篦”战术。自此,灵川、义宁、龙胜连成一片,打通了整个路西走廊,为解放军解放桂北创造了良好条件。
全昭毅,平易近人,爱兵爱民。吃饭时,见饭少就故意慢慢地吃,好让战士们先吃饱。
在“北上”途经兴安县合木槽屯时,因给养十分困难,昭毅不得已派人摘食了一些玉米,他解下自己的军毯并附一张字条放在地里,字条上写:“我部队路过贵地,未经你同意,摘了一些玉米充饥,很对不起,军毯一条作玉米代价,请收下。”下落款:“桂北人民翻身队,1948年9月5日。”这条军毯被玉米地主人贫农蒋有卿一直用到1978年逝世。为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解放后,全昭毅先后担任桂林军分区副参谋长、中共桂林地委委员、桂林军分区独立团团长、团党委书记、广西水电厅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处长等职。“文革”中,被破孩致死, 年仅47岁。 1980年10月31日,水电厅党组织在南宁烈士陵园为全昭毅补开了追悼会。
1985年彻底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