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凝(1874—1945),字炳心,又字炳星、病心,遂安东亭(今淳安东亭乡)人。父余西园,原以农为业,后参加洪秀全的太平军,任文书。太平军失败,回乡务农。光凝幼年因家贫失学,在家放牛,路过私塾,常伫立馆外,听馆内读书,居然能熟记背诵。塾师见其聪颖,免费收为学生,并送至严州双峰书院学习。后考中秀才,又补廪生,并到严州六睦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5),被选送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是本县第一个留学生。在东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与陶成章、廖仲恺、黄元秀、秋瑾等友好。从日本回国后,在淳安师范任教。宣统三年(1911)去云南从事革命工作,并在云南商业学堂及第一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开始,回浙江,任浙江东路总干事。1912年任严州省立第九中学校长。1915年去绍兴中学任教,被选为浙江省参议会议员。1916年,任景宁县知事,不满一年即去职。目睹官场黑暗,宦海沉浮,决心脱离仕途生涯,终生致力于教育。这以后,历任台州中学校长、绍兴中学校长、温州中学教员兼附小校长、山东省督学、衢州中学附小主任、淳安县教育局局长。其间两次去日本考察教育。1922年,光凝徙家于淳安赋溪。1929年告老,回赋溪家中。在居家时,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经常去赋溪小学,帮助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并将田产的一半(约百数十亩)捐给赋溪小学;组织有关人士劝阻乡民抽大烟、-,提倡并带头植树造林,为乡民看病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