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桂森(1899~1970),黎族,白沙乡儋州村人。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7岁丧母,家境贫穷。父亲向地主王亚福借了6称(每称约50公斤)稻谷,限定3年还清,否则以一头水牛抵偿。他年仅7岁就被迫到王家放牛,一直干了3年零3个月。一年除夕,王亚福说他父亲还欠债,派两个家丁将他的父亲抓去毒打,并要他继续在王家当长工顶债。他的父亲回去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弟妹们生活无依无靠。亚福假惺惺地将他的大弟接去“照顾”,小弟和妹妹由外婆家接去抚养。就这样,哥俩都在王家当长工。又熬过了12年,哥俩才算还清了王家的6称稻谷的债。他把弟弟妹妹们接回家去共同生活。渐渐地,他的家境才开始好转起来,32岁时才成亲。
他在苦水里泡大,从小热爱劳动,心地善良,助人为乐。见到谁家揭不开锅时,夫妻俩便慷慨地送去一两碗米或一两升谷子;谁家缺少劳力,他们就去帮忙犁田耙地,插秧割稻。因此,他家有什么困难,乡亲们也都热心前来相助。
桂森除了黎语外,还通晓苗话、儋州话、客家话、海南话,因此广交朋友。外地(族)人来到白沙峒,总喜欢找他,认为他是个“开化了”的黎人。对于善良的朋友,他总是热诚相待,对那些来意不善,企图鱼肉黎人的坏人,他巧施妙计,不讲情面。国民党白沙县游击大队副指挥唐德厚想通过他搜刮百姓的鸡鸭和木耳、鹿茸等山货。为减轻乡亲们的负担,他常常拿自己家的东西去搪塞。
1943年8月白沙起义时,他是主要骨干之一。在战斗中他巧施妙计,以食物引诱,将12个国民党兵一网打尽。事后,为避开国民党的追捕,他把家属转移到什阜峨山上。起义失败后,他的弟弟符亚蒙被国民党杀害,他家的3头耕牛也被劫走。国民党限令他在半个月内交出300个光洋,否则以共产党分子论处,杀死全家。这一“限令”更加激起他对国民党顽固派的仇恨,为了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长期斗争,他积极宣传发动群众,使队伍从6个人很快地扩展到40多人,不少村庄的保甲长都被争取过来。群众发动起来后,愿意为起义队伍提供粮食,提供情报,但由于敌人的-,群众无法送粮上山,他们粮尽弹绝。国民党悬赏80个光洋外加3斗米买桂森的头。处境日益艰难,队伍被迫解散了。
同年9月(农历)的一天,王国兴、王玉锦等首领来到什乒山开会,分析斗争形势,他受到启发,决意去找共产党。11月份他离开白沙到阜龙乡那查村。1944年9月,他约同王亚福、王明京、王明建、王明育等人离开了那查村,几经周折来到了水尾树(当时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王茂松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从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国民党四十六军兵分五路向白沙大举进犯,敌军所到之处,无不烧杀-。当时桂森任牙白乡长,在严重的时刻,他与共产党一条心,立场坚定,斗争坚决。1947年初,南开乡乡长符发通投靠国民党,人民政府要处决这个叛徒。一区区长林木青找他商量,他果断地说:“只要证据确切,就杀死他,一切后果由我负责”。政府采取智擒的办法将符发通引诱到牙叉来,第二天就枪决了。
1947年4月符桂森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白沙乡长、白沙一区副区长、县委委员、副县长、县长等职。还先后被选为自治州和广东省人民代表。
符桂森关心黎族的进步和发展,从50年代起,就积极宣传无神论,开展破除迷信活动,提倡服装改革,方便劳动生产;禁止妇女纹面。改变落后习俗。他关心文教事业,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1953年初,有几个黎族青年被送到中南民院读书,正值他也到自治州开会,便与几个学生徒步到通什。他对他们说。“是党和人民送你们去学习的,要学好本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他自己也刻苦学习文化,尽管识字不多,每天都看报纸,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笔一画地学着写。1959年,广东省政府拨款3万多元给白沙公社小学建校舍,但由于“-”,建校工作无人抓,校长将情况向他反映后,他说:“农业一定要搞上去,但建校工作也不能放松”。他亲自发动民兵利用工余时间砍山清基,发动各生产队献出600多根桁条。又从汉区请来砖瓦匠烧砖瓦。从各队调来10架牛车,负责运输工作。仅1年时间就建成了8间教室,6间宿舍,1间办公室。
符桂森生活艰苦朴素,身为一县之长,但直至离开人世仍身居茅舍。60年代初,他家备了一些木料准备修瓦房,但他看到生产队没有牛栏,没有仓库,五保护连草房都住不上,便跟老伴商量:“现在群众还很困难,我们不能脱离群众啊!”寥寥数语把老伴说通了,于是将木料交给生产队修仓库、建牛栏。原一区区长林木青出差白沙时,见他的住房那么破旧,便问他:“符老,你身为一县之长,为什么还住草房,不修瓦房住呢?”他说:“就因为我是县长,所以要等全县人民都住上瓦房,我才不住草房!”他的话传到州长王国兴那里,王州长亲自到白沙来看望他。王州长激动地表示,一定要加强全州民房改造工作,还在一次全州干部会议上,号召民族干部要向符桂森学习。在“文革”中,符桂森被扣上种种罪名,惨遭破孩,还没等到他的愿望实现,就在他那破旧草房里与世长辞了,终年71岁。
1979年12月,经州委批准给符桂森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政府拨款给他的遗属修瓦房。
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