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彪(1925~1985)清苑南孟庄村人。1939年5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秋,组织上派他到冀中摄影训练队学习,从此开始摄影生涯。1941年至1945年在冀中军区九分区政治宣传科,任摄影干事。1943年到抗大二分校学习。1944年秋参加晋察冀画报社的短期集训,结识讲授摄影采访方法及经验的沙飞。
抗日战争时期,孟庆彪长期生活战斗在冀中地区,以摄影为武器,参加了1942年反“扫荡”及解放任丘、新镇、文安等战役,冒着枪林弹雨拍摄了大量反映八路军和根据地人民英勇战斗的照片。代表作有1944年拍摄的《地道爆破》和1945年拍摄的《解放文安》。解放战争时期,作为随军记者,一直跟随晋察冀野战军三纵队(后改为十九兵团六十三军)进行摄影采访,拍下了大量历史照片,其中有《钢铁第一营》(1946年),《涉水过河》(1947年)、《诉苦三查》(1947年)、《进军路上》(1947年)和《解放石家庄》(1947年)等优秀作品。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他因陋就简,改造和革新摄影器材,先后试制成功幻灯机(立二等功)、光圈和快门联动器,能远距离拍摄的相机倒接圈、相机防雨罩等。他把自己的小发明、小经验写成文章,发表在《新闻摄影》等刊物上,以便大家了解和掌握。1950年赴朝鲜前线,拍摄了《开城保卫战》、《冲击》等志愿军战士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照片。1955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新华社摄影部,任摄影记者。
1958年后,常驻中南海,历任中央新闻摄影组记者、副组长和中南海摄影组组长,拍摄了大量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照片,并随同国家主席刘少奇出访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缅甸、越南、朝鲜、苏联等国家进行摄影报道。1959年,他拍摄的刘少奇像和与侯波合拍的毛泽东像,被中央批准为毛泽东、刘少奇的标准像。拍摄的《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刘主席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周总理与三门峡女司机谈话》等照片,曾在历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会(1985年以前)上展出或被收入摄影艺术作品集出版。后参加国家摄影器材试验小组,与生产厂家密切配合,提出改进意见,为提高我国摄影器材的质量作出了贡献。
1979年任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人才上,为出国记者和新记者举办的摄影训练班讲课,传授经验。还兼任中国老年摄影学会理事、《摄影世界》编委。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