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新乡市 > 卫辉市人物

杨贵


杨贵(1928年—),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人,出身贫苦。1936年至1941年在本村读书。1942年在中国共产党动员抗日救亡图存的号召下,参加了抗日和反对国民党苛捐杂税的斗争,为此,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多次抄家和捉拿。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罗圈村党支部书记、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同年6月被选为汲县一区农民抗日救国会副主席。

1944年汲、淇县合并,次年五月杨贵调汲淇县五区工作,先后任五区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区长。1947年汲、淇县分设,历任淇县五区、二区区长、六区区委书记、淇县县委委员兼二区区委书记、淇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深入敌后,散发传单、书写标语、串联发动群众积极进行抗日斗争,曾参加过拔除庙口日伪据点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不怕流血牺牲,出生入死,一直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他带领人民武装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敌人多次悬赏捕捉他,均未得逞。1947年3月,在葛箭反包围战斗中,他指挥果断,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是年7月,在指挥三里屯突围战斗中,英勇负伤。伤未痊愈,又调淇县前方指挥部工作。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为淇县的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巩固、扩大解放区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调离淇县后,先后任中共汤阴县委宣伟部部长、中共安阳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兼林县人民武装部政委。在林县工作期间,杨贵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县情,解决主要矛盾。1957年,在中共林县二届二次会议上,他作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报告,针对林县“缺水”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了开渠引水、筑库蓄水等十种办法,制定了旱地变水田、秃山变绿林等“十变”措施。1959年,林县旱灾严重、河渠断流,井塘干涸,在严竣干旱的威胁下,杨贵亲自带调查组沿漳河流域调查水源,并召开县委会反复研究,大胆地作出了引漳河水入林县,修建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的重大决策。从1960年到1969年,苦战十年,建成了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文革”中,杨贵被扣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遭到残酷破孩和批斗,但他担任林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以后,又义无反顾地动员群众投入红旗渠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了红旗渠效益。

1969年以后,杨贵先后任洛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安阳地委书记兼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常委、中共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公安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副部长,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贫困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

杨姓名人堂
杨贵相关
同年(公元1928年)出生的名人:
卫辉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卫辉市


下一名人:赵抱一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