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文(1867-1933),字蔚西,号纯谷,江苏省淮安府桃源县(今泗阳县)城厢南园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地理学家、历史学家。
清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67年2月3日)生。幼时家贫,9岁方入学读私塾。青年时,博览史书,后应科举,曾中乡试。22岁开始设馆教书。
光绪二十年(1894),在家乡淮滨书院教书,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自购中国地图,向学生讲解战况。从此开始关心地理,引起研究地理的兴趣。
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上海南洋公学讲授中国地理。期间,与章太炎、蔡元培、邹容等进步人士结为挚友,加入同盟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将地理学讲稿加以整理,编著成《初等地理教科书》、《中等地理教科书》两本地理学教科书,首开中国教科书之先声,成为国内著名的地理学家。
光绪二十九年(1903),离开南洋公学,任寿州阜丰商业学校任校长。次年,到广州任两广师范讲习所地理教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身体不适应南方的气候,遂辞职到上海编著《地文学》教科书和《地质学教科书》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淮阴江北师范学堂教务长。
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学校教务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其自然地理学教科书《地文学》出版,受到学术界一致称赞。
宣统元年(1909),任北洋女子高等学校校长。组织白雅雨、陶懋立、韩怀礼、张伯苓、吴鼎昌、孙师郑等27人为发起人,于9月28日(中秋节)在天津河北第一蒙养院,创办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中国地学会,并当选为首任会长。
宣统二年(1910),中国地学会创办中国首份地理学术刊物——《地学杂志》。从创刊至1937年,历时28年,共刊181期,载文1600余篇。
宣统三年(1911),与同盟会其他成员秘密组织“天津共和会”。武昌起义爆发后,与白雅雨、陶懋立等筹划滦州起义,后因事泄,起义惨遭失败。
民国元年(1912),到北京主管中国地学会事务。考察长城内外、淮河中下游、黄河中下游以及塞外高原山区,华北山区等地,写出二三十篇专题论著。
1913年,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
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张相文随即开始横跨中国西北部的探险。考察长城遗迹,定位成吉思汗陵,并将自己的发现和旅行过程写成一系列文章,刊登在《地学杂志》上。
1915年,袁世凯阴谋称帝,派“筹安会”骨干刘师培拉拢其入会,张相文严词拒绝并写诗大骂袁世凯。
1916年6月,回到北京,正逢第一届国会被大总统黎元洪恢复,张相文继续担任国会议员。
1917年6月,第一届国会再次被解散后,张相文和其他国会议员赴广东组织非常国会。这让其有机会亲身考察中国西南各省。自此,张相文开始专心著述,就不同问题特别是道德和宗教阐述自己的看法。
1922年6月,第一届国会再次恢复,张相文继续任议员。曾笃信佛教,吃斋多年。
1923年,曹锟贿选,用5000银元准备收买张相文,遭到拒绝。
1932年,蒋介石欲请其出任-,拒不接受。
1933年1月16日,在北平病逝,享年67岁。
张相文一生著述颇丰,多刊登在《地学杂志》上。1929年,编著出版《南园丛稿》文集,收录有《中国地理沿革》、《西游录今释》和《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长城考》、《塞北纪行》等著作。晚年,完成专著《泗阳县志》、《佛学地理志》,并选择《地学杂志》中的佳作,编为《地学丛书》,广为流传。
子张星烺(1887-1951),近代著名历史学家。
孙张至善(1926-2007),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