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柏翠(1895—1993年),上杭县蛟洋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生。清宣统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会,考入福建高等预科学校。民国元年(1912年),就读于福州海滨法政学校。民国3年,东渡日本学法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民国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法专科。民国7年,领取北洋政府签发的律师文凭。民国8年,组织“奋斗社”,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15年,转为国民党党员,任国民党上杭县党部常委兼秘书。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做了不少有益于国民革命的工作。民国16年3月,参与创办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任总务处主任。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上杭县北四区区委委员。在蛟洋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民国17年6月,领导了上杭蛟洋农民武装暴-动。7月,率部策应永定暴-动,成立全省第一支红军队伍,任总指挥、闽西红军五十九团团长。民国18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7月,当选为中共闽西特委军委委员。毛泽东赏识其才干,曾亲切称他为“闽西傅先生”。在中共红四军七大、八大党代会上,当选为前敌委员会委员。民国19年3月,当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执委、财经部长(未到职)。由于多种原因于同年12月被开除中共党籍。此后,曾接受国民党委任为杭连岩地方保安队总队长。民国22年,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时,出任闽西善后处委员兼闽西特区分处及龙岩县分处处长。民国28年9月,任国民党政府永定县县长,后任福建省保安第十一团团长、宁化县县长、福建省参议员等职。民国30年“闽西事变”后,曾向国民党出谋献策。民国38年5月,与李汉冲、练惕生等人率领闽西国民党军政人员4000多人发动闽西起义,脱离国民党政权,出任闽西义勇军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委员。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司令部高级参谋,为闽西的解放作出了贡献。
1950年后,先后担任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馆长,省四届政协常委,三届、四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顾问、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副主委、主委,福建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但始终坚持原则,不受利诱威逼,严正拒绝写诬陷老干部的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祖国四化建设和统一大业,古稀之年仍积极参加人大和民主党派的各项社会活动,帮助中共和人民政府落实起义人员政策,提供历史资料,撰写回忆录等。1982年10月离休,任福建省文史馆名誉馆长。1986年1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晚年,积极与陈立夫等-民党故旧联络,为促成海峡两岸人民的“三通”,争取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作出了贡献。
1993年1月30日,在福州逝世。
来源:龙岩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