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相(1533——1621),章丘县南栗园村人,明万历辛巳科(1581)拔贡,历任训导、教谕、教授,升祥符县知县,致仕后归教于闾里,结交贤士,提携后生,当时章丘的俊彦贤才很多出自他的门下。据南栗园村《李氏族谱》记载:“国相,继秀子,字尚衡,号任庵,敕授文林郎,配马氏,继王氏,封孺人。六岁失怙,赖伯父抚育成人,年十六补博士弟子员,四十九明经作正,初授兖州府宁阳县训导,次升山西平阳府永和县教谕,次升山东兖州府东平州学正,次升河南开封府教授,寻迁周府教授,继升祥符县知县。致仕后邑侯擢为乡饮大宾,一时文人名士受其教导陶冶者居多,如东渐胡公、馨焦公,尤其特出者也。生子三人,入黉宫者二。”
《李氏族谱》中提到的东渐胡公,即胡东渐,字向若,今明水街道三盘庄人,明万历乙未(1595)进士,官至提督操江巡抚、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乡人称其“胡都堂”。出仕后初管库银,一尘不染。升任吏部侍郎,考铨官吏,敢拒请托之风,人皆服其清廉刚正。为官之际,魏忠贤凶焰正盛,强索库银四十万两,胡公坚决不与。机房胡太监要为魏忠贤建生祠,胡公严词拒绝。后来建了生祠,胡公坚决不拜。魏忠贤便假传圣旨,强令胡东渐辞职,胡公欣然离京回乡,高风亮节为世人称颂。另一位馨焦公,名焦馨,字宁考,号衡芷,今绣惠镇大高村人,万历辛丑(1601)进士,官至宁夏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曾任职兵部,刚正不阿,人称“焦兵部”。当时宁夏将领要为魏忠贤建生祠,焦公严词拒绝:“要有灾祸,我一人承担。”英雄胆气为人敬仰。
名宦之师李国相出生于危山脚下的南栗园村,这里是明清时代名扬遐迩的孝子村,也是邑内颇有名气的文化村。查阅《李氏族谱》,可知李氏始祖李原自明代永乐二年(1404)由冀州枣强县迁居章丘县明秀乡南栗园村,耕读业世,诗书传家,至清代道光十五年(1835)续修族谱时的四百余年中,名列衿绂的(即获有功名)93人,其中正三品的昭毅将军4人、知县1人、举人、候补知县1人、贡生2人、监生2人、太学生11人、廪庠生38人、礼部儒官2人、候选经历11人、承德郎3人、宣德郎1人、文林郎6人、儒林郎2人、登仕郎1人。另有敕封孝子1人、妇德10人。其中载入明清《章丘县志》的12人。李氏家祠中供奉圣旨4道,村内外奉旨建坊4座。名气最大的当属明代抗倭名将李氏后裔四世李继孜、名宦之师五世李国相和清代敕封孝子九世李之绅,作为名重乡里的文化村可谓实至名归,崇文重教之风影响甚广,邑内许多有志青年都慕名前来拜师求学。
胡东渐在出仕之前,受教于乡贤李国相,亲受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终至金榜题名,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胡公年少求学时,李国相为儒学教官,“公于余为父执,初犹往来,居停偕余”,胡东渐跟随李国相求学,在书房中二人交往甚密,形影不离,情同父子。李国相去世之际,胡公正在南京任职,未能面诀,深感遗憾。李公下葬时,他满怀深情地撰写了碑文,寄托无限哀思。碑文首先叙写了恩师的生平履历,“呜呼!此广文李公之墓也。公讳国相,字尚衡,别号任庵,六岁而孤,依伯父延塾师课之。辄见颖异,属文清楚,饶有天趣。十六岁即补博士弟子员。每试无不前茅,学使周鹤皋海内宗匠,大极赏之。”广文即儒学教官,塾师出身的李国相少年卓异,十六岁便获取功名,二十岁食国家俸禄,深得当时的学使、著名儒学大师周鹤皋的赏识。“万历辛巳(1581),文宗岁荐明经,乃拔公以陪作正。公固逊谢不听,又异数云,而邑人到今称之。”四十八岁时因才华出众被举荐明经进士,这本是封建文人梦寐以求的事,然而李国相竟然谦逊辞谢,可见其蔑视功名的耿介之心。“甲申(1584)授兖之宁阳训,庚寅(1590)迁山西永和谕,上 书乞罢,浩然言归,当道留之,竟悬铗以待。”拔贡后无奈步入仕途,虽身在官场,却鄙视功名,自请罢官归田,显示出傲骨铮铮。“掌永和教者三年,迁东平州学正。丁酉(1597)迁开封授,居八月,迁周府授,先后任内膺奖十三次,终升祥符县知县,从来广文未有若公历官之久者。”李国相以教师出身,出任国家命官,多次受到上司的褒奖,并升任知县,这在封建社会中,纯属凤毛麟角,极为罕见。然而李国相却视功名如浮云,宁愿退出官场,不愿拽着龙尾巴上天。“公曰:‘而今乃曳王门之裾哉!’归而买薄田数十亩于北皋埠庄,与赵玉峰昕夕过从,乡人称为二老,邑大夫聘为乡饮大宾。”退休治田,怡然自乐,被县令聘为乡饮大宾。明清时代,民众把有崇高社会威望之人推荐为“乡饮大宾”,县府每年举办“乡饮大宾”活动,以弘扬其风节,彰显社会和谐温惠。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县府在明礼堂内置办丰盛的酒宴,乡饮大宾按牒送时辰赴会,县令率僚属人员到明礼堂门外相迎,对前来的大宾们行三揖三让礼,在明礼堂拜礼入座后,县令向被邀请来的大宾轮番敬酒,表示敬重之情。当时李国相是章丘境内德高望重的乡贤,理所当然的受到隆重的礼遇。
李国相退归田园之后,与英才少年结为忘年之交,“闾党后辈往往携壶造请,欢然忘年。一觞一咏,弹琴自娱,一段雅尚飘然尘埃之外,致足乐也。”师友聚会,饮酒弹琴,老少同乐,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这是何等的潇洒!“公出,余始通籍;公归,余数休沐。公入城无不入我之室,余村游无不造公之庐,称觞道故,莫逆至极。”初做官谓之通籍,休假谓之休沐。当年李国相居官外任时,胡东渐刚步入仕途。李国相退休以后,胡东渐多次回家休假。国相每次到县城都要去东渐家中,而东渐外出游玩则必到相国家中拜访,壶矢留恋,亲密无间,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
李国相八十八岁时,“不疾而没,仙耶?佛耶?盖大还也
而年会余官白下,而公告逝,未获执手永诀。”恩师无疾而终,令人欣慰,然而胡东渐远在白下做官,白下是南京的别称,未能面诀,十分遗憾和愧疚。“及葬,而公子以墓文委,正有当于余衷也,因为之次。公生于嘉靖十三年癸巳四月初五日,卒于天启元年辛酉十月十六日。享年八十八岁。十月二十九日启原配马氏孺人、圹继配王氏合葬于祖茔之次。赐进士第中议大夫赞治尹南京太仆寺少卿两京吏部文选稽勋郎中眷晚生胡东渐顿首拜撰。”好在能亲笔为恩师撰写碑文,以文作祭,寄托哀思,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李国相与胡东渐、焦馨同声相应,同气相投,同志相得,亦师亦友,同是章丘的乡贤名宦,他们的英名都载入明清《章丘县志》,他们的友情在章丘的文明史上演绎了一段美好的佳话。
□李兆来
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