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 > 伊川县人物

程颢


[][公元1032年-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程颢

程颢(hào)(1032年—1085年) 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人物生平

1032年(明道元年),程颢出生,其祖先历代仕宦,世代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祖父程遹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曾任黄陂县尉,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二程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

1057年(北宋嘉祐二年),程颢举进士后,历任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1048年~1085年(神宗年间),程颢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他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已。不至圣人而自已者,皆弃也”。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且强-育必须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

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程颢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

1489年(明成化二十年),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二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

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1220年(宋宁宗嘉定十三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

1241年(宋理宗淳祐元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

1330年(元明宗至顺元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

1455年(明代宗景泰六年),诏令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

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

程颢春日偶成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歌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诗歌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原文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白话译文

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代表作品

程颢一生著述不少,又长期讲学,有后人效《论语》等将其言论辑录成册。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河南程氏遗书》、《河南程氏外书》、《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程颐另著有《周易传》。二程的学说后来由南宋朱熹等理学家继承发展,成为“程朱”学派。

1、《遗书》(《河南程氏遗书》),25卷,系二程门人所记二程的语录,后由朱熹编定。2、《外书》,12卷,朱熹编是《遗书》的补编或续编,内容多系传闻杂记。3、《文集》,12卷,为二程的诗文杂着,南宋张栻,朱熹等先后纂辑。4、《经说》8卷,是程颐以义理疏解儒家经典的著作,包括《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8种。其中:《易》﹑《孟子》﹑《中庸》不一定是程颐手著;《粹言》2卷,是杨时根据二程语录撮要文饰而成,后又由张栻重新编次。5、《易传》又称《程氏易传》﹑《伊川易传》,4卷,是程颐注解《周易》的著作。以上《遗书》﹑《外书》﹑《文集》、《经说》4种,在宋代均单独刊行,也有的合在一起刊行,称为《程氏四书》。

明代末年徐必达汇集二程所有著作共6种,以《二程全书》之名刊行。清康熙间吕留良又加校勘,重新刊刻,后涂宗瀛又重校印行,此即为今本《二程集》所据本。其旧本《二程全书》,尚有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的四部备要本。《二程集》是一部重要的理学著作,书中第一次把“理”作为宇宙本体,阐述天地万物生成和身心性命等问题,奠定了以“理”为中心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中,程颢的识仁﹑定性,程颐的性即理﹑主敬﹑体用一源等许多重要哲学概念和命题,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来的,为后来许多哲学家所沿用,对宋明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评价

《辞海》:程颢,教育家、哲学家。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程颢、程颐经学思想以“经所以载道”和以义理解经为基本纲领,并在经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天理论哲学,完成了伦理型儒学向哲理型儒学的转化,亦是经学史上的宋学发展为思想史上的理学的重要标志。二程以新儒学的义理来阐释儒家经典,是其与前代儒学的基本区别,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二程创立的天理论哲学代表了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二程确立了理学的道统论,由此体现出其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程颢和程颐世称二程,他们在中国儒学思想发展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儒学第二次复兴的主要骨干人物。可谓宋学(注:一般指称宋代的儒家学术,学界也有指宋代学术总称的)泰斗。

二程创立的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成德、成圣的道德修养观,“中、正、诚、敬、恕”立身处世原则,“公、德、仁、顺、和”治国理政之道和义利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而广泛。一些经典格言(如天理良心、诚心诚意、天理难容等)已融入人们的思想和口语中,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程颢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还是一位精通治道的地方官;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实干家。

程颢作为一代大儒,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还是精通治道的地方-、实干家,心怀天下,政绩卓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逝世,终年54岁。他逝世后,宰相文彦博为其题写墓碑,送他“明道先生”四个大字。程颐在《明道先生墓表》中评价他:“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人物关系:
父亲:
程珦 (10061090) 宋朝时期大臣
兄弟:
程颐 (10331107) 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学生:
谢良佐 (10501103) 北宋官员、学者
吕大临 (10421090) 北宋哲学家、金石学家
游酢 (10531123) 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杨时 (10531135)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徒孙:
张九成 (10921159)
罗从彦 (10721135) 宋朝经学家、诗人
重徒孙:
李侗 (10931163) 南剑三先生
李侗 (10931163) 南剑三先生
重徒孙:
朱熹 (11301200) 南宋哲学家
林宋卿

  相关成语:
程门立雪
相关人物:
杨时 (10531135) 北宋哲学家、文学家
程颢 (10321085)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程颐 (10331107) 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游酢 (10531123) 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相关院校:
嵩阳书院
程姓名人堂
程颢相关
同年(公元103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085年)去世的名人:
北宋五子人物介绍
嵩阳书院人物介绍
伊川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伊川县


下一名人:程凝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