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祥,字芝亭,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十二日生,松吉乡罗峰村人。
建祥自幼聪慧,5岁能背四书。其祖父庭训甚严,常要建祥在餐桌前背书,夜里醒来亦随意口念四书一句,促其往下背诵,建祥均能照背不误。11岁即读完《十三经》。18岁赴榕入英华书院专修英语等新学科,至光绪二十九年毕业。是年适逢乡试,建祥在万余人应试者中榜列第76名举人;翌年又赴礼部会试,其文虽有考官“意精词湛,锋发韵流”批语,却因文中“弘”字触犯乾隆庙讳而被黜。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初废,朝廷另辟特科以谋举贡出路,建祥再度上京应试,名列一等,以候补知县分发江西。时“废科举,兴学堂”呼声日高,建祥立志振兴教育,是年毅然返乡创办罗峰两等小学堂,购置教具,以新法进行教学,筚路篮缕,培养家乡学子。不料遭到袁世凯党羽攻击,被诬为“招亡纳叛”,学校被勒令封闭,建祥被捕关押143天。
民国初期,建祥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加入国民党,并被推举为福建省议会议员。后辞职,专重于教育事业。先后任英华书院国文讲席、教务长、副校长、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国文教授兼校长室秘书等职,并一度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十余年如一日,为两校教学与校务竭心尽力,颇受师生和社会人士褒扬。
民国12年(1923年),建祥怀着为桑梓效劳之愿,欣然受命任古田县知事,不意回县视事之后,发现政界与学校截然不同,日唯为过境军队派伕备食为事,深感“未能为民作一事,徒扰民耳,于心何安”。供职半年后辞职。后仍返英华书院执教,潜心教学研究,编著中国文字学讲义,以应高年级教学之需;新文林,供各教会学校学生作文阅读参考,并兼教英华中学高年级的中国文学史。工作之余喜诗文,工书法。
民国29年,建祥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退休返回家乡罗峰,即为兴办罗峰小学奔走筹划,慷慨捐资,多方筹款,把校址从原来的宗族祠堂迁至山原平地,新建教室、礼堂、办公室、图书室及教师宿舍等,改校名为罗峰中心小学。建祥信仰基督教,热心向村人布道,并劝导停止-,发动兴建罗峰教堂;倡办罗峰村公有林,为家乡公益事业尽心尽力,日常多有济困扶贫善举,深为乡亲所敬仰。
1949年12月,建祥随其子女迁居美国。1974年5月24日在克里夫兰州医院病逝,享年94岁。其故居留有前海军上将萨镇冰书赠的“怡云山馆”匾额,令后人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