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达州市 > 通川区人物

张爱萍


[公元1910年-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张爱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张端绪。1910年1月9日生于四川达县罗江口镇张家沟。1925年在达县中学读书时积极参加-和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四川、上海从事秘密工作,曾任中共支部书记、县委委员。同年12月赴江苏如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14军历任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冬起任共青团闽西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央局秘书长,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少年先锋队中央总队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曾团中央机关报《青年实话》,主编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机关刊物《少年先锋》。1934年春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学习,同年秋起任红3军团第4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长征中先后任红3军团第11、第13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夺占娄山关、攻克遵义城、坚守老鸦山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任军委骑兵团政治委员。1936年夏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

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豫皖省委书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高级参谋。1939年7月调任任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处长。12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率部与八路军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一部挺进苏皖边区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任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任第9旅旅长、3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指挥所部进行了打破日伪军蚕食、扩大解放区的多次战斗,并在日本投降前展开大-,收复苏北大片失地。解放战争初期,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因在指挥作战中负重伤,赴苏联治疗。1949年回国后参加渡江战役,并奉命组建华东人民海军,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创办《人民海军报》和《海军画报》,为人民海军的创立做出贡献。后任第7兵团兼浙江军区司令员、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解放浙江沿海岛屿。

1954年8月任浙东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1月成功地组织了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解放一江山岛,为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同年秋出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兼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领导战略武器和常规武器的研究、试验与生产,成功地组织了中国第一颗 0试验。1975年后,排除--集团的干扰,整顿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工业,领导并组织中远程、洲际、潜地核弹道 和侦察通信卫星的研制与试验工作。在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领导期间,经常深入科学试验第一线调查研究,及时协调和解决研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发展和改进我军现代化武器装备,特别是战略 力量和航天事业的建立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80年后,历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58年补选),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并主要著作收入《张爱萍军事文选》(1994)。出版有《神剑之歌——张爱萍诗词、书法、摄影选集》(1992)、《张爱萍墨迹》(1995)。2003年7月5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关系:
妻子:
李又兰 (19192012)
岳父:
李善祥 (18801959) 著名爱国实业家
经历历史事件
张姓名人堂
张爱萍相关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人物介绍
通川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通川区


下一名人:李长祥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