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亦写左邱明,其先祖为齐国公族左公子,遂以左为姓。左丘明先世因避齐公子之乱,遂逃至小邾国之东蔇(今抱犊崮一带)。承袭他父亲倚相的渊博学识,他26岁时离开他父亲倚相,自楚返鲁,去鲁国求官,成为鲁国的太史官。因其学识与人格魅力,深得儒家鼻祖孔子的友善与钦慕,也深得当时人的景仰,被美誉为“鲁君子”,并传喻至今。左丘明也是我国历史上真正有史学意义的史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历史散文家与谱系拓荒人。左丘明一生著作有《左氏春秋》、《国语》和《世本》等不朽著作。其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并对后世的史学、哲学、文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左丘明的《左传》、《国语》为炎黄子孙 展了一幅春秋时期全方位的社会画面;他的《世本》为华夏子孙稽祖溯源提供了依据,开辟了后世谱系的先河。现根据左丘明一生作以介绍。
一、出生后到鲁国为官之前
左丘明先人为齐国公族左公子。周武王封齐太公于营丘,侯爵,始有齐国。太公本姜姓,炎帝后裔。太公之后,众庶子依昭穆排序称左右公子,故有位次左右,一支得氏为左,这就是齐国左丘之始。齐桓公之死,引发齐国公族-大二十年,先后四君被弑。为避-,左氏中一支逃到郳国,(即小邾国)之东?,此为东蔇左氏之始。东蔇左氏传到三代至左倚相,左倚相生左丘明。
公元前531年(鲁昭公11年),左丘明生于小邾国之东蔇,这年左丘明父亲左倚相26岁。第二年,倚相去楚国求官。六岁开始,左丘明就在家中读自家藏书。到公元前516年(鲁昭公26年),左丘明16岁那年,去楚国随从父亲倚相学习锻炼,直到公元前506年(鲁定公4年),在左丘明26岁那年,从楚国回到小邾国,然后去鲁国求官,开始了在鲁国为官的生活。
二、在鲁国为官
公元前505年(鲁定公5年),左丘明27岁,开始任鲁国太史。并在此时结识了比自己大20岁的孔子。他们在一起论《易》,研究《诗》、《书》、《礼》、《乐》等。公元前501年(鲁定公9年),左丘明31岁,人太史官。孔子此时入太庙,每遇事必问左丘明,后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制养生送死之节,一直与左丘明公事鲁定公。公元前500年(鲁定公10年),左丘明32岁,孔子为司空,后由司空为大司寇。是年,左丘明与孔子共谋,促成了齐景公与鲁定公的夹谷会盟。夹谷会盟,使鲁国在政治、地域都得到了利益,鲁国的地位大增,突显了这两位大政治家的高超的政治智慧。
公元前496年(鲁定公14年),左丘明36岁。。鲁定公想让孔子做鲁国的宰相,准备同三桓协商。左丘明竭力劝告鲁定公,不要同三桓谋,说如同三桓谋等于与虎谋皮,与羊谋盖。后来鲁定公听从了左丘明的话,放弃了同三桓协商,直接让孔子做了鲁国的宰相。孔子做宰相后,国力大增,威震各国,使齐国害怕。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左丘明43岁。固鲁国宫殿发生了大火,左丘明遵父倚相之命,开始编修《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以鲁史《春秋》为纲目,开始于鲁隐公元年,旁及春秋各国世系史实。在编修中,左丘明询问孔子,并同孔子共同探讨历史事件。左丘明以鲁之《春秋》未必合于周公成法为由言于哀公,请孔子同观鲁史,以正史策、凡例、书法,以垂后世史官。故有孔子与左丘明同观鲁史,孔子简阅其文,抄录鲁史《春秋》,直到后来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前而成后世所称之为“经”的《春秋》在之后的数年里,左丘明坚持《左氏春秋》的编写工作,直到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丘明64岁时,固眼疾随哀公由邾去琅琊中途回到其小邾国之东蔇。《左氏春秋》的编写止于这一年。
三、辞官回小邾国之东蔇后
公元前467年(鲁悼公元年),左丘明65岁。此后,左丘明
一直居住在小邾国之东蔇,继续编修《左氏春秋》的未完之作。后来他的眼疾发作,但仍用《左氏春秋》所未用的资料写成《国语》,后又承续他的父亲倚相及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帝王、公卿世系,整理成《世本》,在极其坏的环境中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在写作的同时,左丘明还向子孙及弟子传授《左氏春秋》。他的弟子中最有盛名的是曾申。曾申是孔子的弟子曾参的儿子,曾申时年不到二十岁。当时,左丘明所居住的东蔇成了学者、名流的聚集之地。慕名鲁君子左丘明的越来越多,东蔇成了研究、教授春秋历史的大本营。在以后的数年里,左丘明继续居住在东蔇,继续写作和教授弟子。《左氏春秋》云:“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此为左丘明《最是春秋》中留下的最后一段文字,时年左丘明38岁。
公元前453年(周定公16年,鲁悼公15年)左丘明79岁。他的语体大作《国语》完稿于这年,同时完稿的还有《世本》。《国语》所收上自西周穆王2年(公元前990年),下至东周定王16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个国家的语录。《国语》以国分日,以记叙各国辞命、训诫、谏诤为主,通过人物的言论、对话及相互间的驳论方式,表达了左丘明的社会历史观。《世本》记录了上起黄帝、下讫春秋帝王、诸侯、大夫的世系谱录,开创了后世谱系的先河。 公元前448年(周定公21年,鲁悼公20年)左丘明去世,享年约84岁。依周礼墓“不封不树”,葬于娄山之下,娄山遂又名之曰“君山”,意即“鲁君子之山”。
据《山东通志》云:“峄县,周左丘明墓,在县东北七十里。”也就是现在的抱犊崮之山下。抱犊崮,春秋时称娄山,即邾娄山,因人仰慕鲁君子左丘明之名,又称为“君山”。君山,君子之山,鲁君子之山,鲁君子左丘明之山,鲁君子左丘明墓葬之山,鲁君子左丘明墓葬与故国之山。这里之所以没有左丘明的墓地,那是根据周时礼制“不封不树”的周礼。《前汉书●楚元王传》:“孔子葬母于防,称古墓而不坟”。所以,在君山我们找不到左丘明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