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1901~1986),字友三,生于滁州一个小康之家,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
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父亲章心培是清末拔贡。
章益16 岁到上海考进圣约翰大学附中,将毕业时因参加爱国反帝运动,被学校开除。5 月下旬回到家乡,联络旅外学生聚会,举行--,散发传单、讲演、贴标语,通电支持北京学生斗争,并与其他人共同创办《清流声》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暑期快结束时回到上海,借助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校长-的帮助入复旦公学继续读书。民国11 年(192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获金质奖章。民国13 年自费留学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因学习成绩全优,受到校长和教师的器重,并获得研究生奖学金,是该校建校以后获得研究生奖学金的第二个外国人。民国15 年获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民国16 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育系主任、教务长、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上海劳动大学教育系主任等职。民国27 年至民国32 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总务司司长、中等教育司司长、第一届-代表、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民国32 年至民国38 年任复旦大学校长。
章益在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遵循蔡元培的治校原则,主张校内言论、思想自由。他对于国民党镇压-极为不满,曾多次保释被捕的进步学生和教师,并以辞职和赞同教师-来 当局对民主人士的-。民国38 年上海解放前夕,当局密令他迁校华南,并催促他本人迅速离沪。他拒不迁校,也不离沪,并组织“护校委员会”,将复旦大学完好地保存下来,归还于人民。
上海解放后,章益继续投身于大学教育,初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并担任外文系教授,1952 年调任山东师范学院(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1955 年参加中国心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64 年任山东分会理事。1957 年被错划为 ,1961 年纠正,1979 年平反。1980 年当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山东名誉理事长。
章益在学术研究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并具有创新精神。早在30 年代就撰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了他的主张。如在《国家与教育》一文中,他不赞成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的说法,而主张面对现实,不让社会的-影响侵入学校,相反学校教育应起改革社会的作用。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文中,他初步提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思想。在《中国中等教育应负之使命》一文中,他提出中等教育不只有培养学生升学的任务,还应面对地方,造就各类建设人才。其它如《横直行排列及新旧标点对阅读效率的影响》、《读法心理的研究》等,都对革新教育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
章益在治学方法方面,牢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名言,主张学思结合,不肯食人唾余。民国15 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读书时,正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盛行之时。行为主义强调人的学习是刺激—— 反应的机械联结。他对此大有疑窦,使用大白鼠做了一个精巧的试验。结论说明:即使是大白鼠的学习,也不会是机械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含有认识成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托尔曼的认识理论在此6 年之后才公诸于世。章益此举,可见其治学方法之一斑。
章益后期主要从事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其专著及论文有《心理学讲话》、《心理学的回顾与前瞻》、《略论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以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
章益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曾翻译莎士比亚的《享利六世》、司各特的《中洛辛郡的心脏》等世界文学名著。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章益已至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治学不息。1984年春,他在一首抒怀诗中写道:“饱阅沧桑六十年,艰辛历尽入尧天。黄童白叟齐欢乐,叠图岑楼亘陌阡。黉宇广开英俊集,轻骑驰骋物资阗。老去犹甘效十驾,庶几芹献瓦砖添。”笔端凝聚着一位老学者对党由衷的热爱和壮心不已的献身精神。在病中他也不肯停笔,把病房当书斋,完成了最后一部译著《人心中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