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人物

郑昭先


[][公元1158年-1225年]

南宋名宦郑昭先

吴用耕 文/

郑昭先(1158—1225),字景绍,号日湖,少聪颖,宋淳熙十年(1183年)应涮漕试中第六名,补入太学,淳熙十七年(1190年)中丙科登王容榜进士。命运似乎对他格外垂青,他在官场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历官十八任,自福建浦城县尉赴归安县令,除提辖杂买务场(工商管理)、监察御史(谏官)、右正言、左司监兼侍读(为皇帝、太子讲学),守御史、谏议大夫,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副宰相兼-长参与军事)、监修国史、除资政殿学士、枢密院(统领军队)、少师、吴国公、观文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知隆兴府江南安抚使(以副相之尊兼封疆大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秩一品),在潭州知湖南安抚使任上以年老病重辞归,次年病逝于洋屿旧居,享年六十八岁。

郑昭先的人生富有传奇色彩。

功成身退,不恋权位。嘉定十一年(1218年),郑昭先统领荆门平寇功在社稷,朝廷-行赏,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兼摄中书右丞相”。封建社会,士子对出将入相梦寐以求,他却累辞奏曰:“臣驽且惫。不能任相事。”宁宗皇帝惋惜地说:“朕方赖卿同济国事,何苦切切求去?”陛辞再三,宁宗含泪诏拜观文殿学士、少师吴国公,终以“参知政事”(副相)职衔归家养老,高风亮节,令人钦敬。

勤政劬劳,忠君爱民。从浦城县主簿秩满入京,丞相葛邺对他礼遇有加,说“君浦城郑主簿耶?击贼不受赏,吾闻名久矣”。知湖州归安县值灾荒饥馑,百姓卖儿弃女,昭先请求轻赋税、薄徭役,开仓赈民,离任时百姓载道乞留,呼为“郑青天”。嘉定三年(1210年)升监察御史,因旱蝗成灾,进疏曰:“陛下诏书徒为空文,有求言之名,而无求言之实;有兼听之美,而无兼听之效,臣以为不可取也!”四年拜右正言进左司谏侍御史,奏治国之道:一曰畏天命,二曰法0,三曰结人心。愿陛下勤修国政,推广诚意,除授必公,赏罚必当,家法可守,遴选贤良,惩贪除暴,则根本必固。他忠言善谏,宁宗甚为敬畏;每报昭先上朝,帝曰:“郑谏议宋岂朕又有过失乎?”景献太子病故,朝臣为建储立嗣争议不休,昭先请以仁宗为法,遂立宋太祖十世孙赵昀为太子,延续宋祚五十余年,昭先功不可没。宋理宗赵昀继位,诏为“湖南师”以老病固辞,仍为朝廷推荐的十四名优秀人才。

终生好学,孜孜不倦。昭先幼年家贫,无钱购书,借阅诵读,后入太学,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可他却谦逊有加,授浦城主簿时拜理学大儒朱熹为师,终生侍奉门下,因浦城距建阳考亭(今属武夷山市)稍远,不便聆听先生教诲,便与先生挚友黄铢交流切磋,有疑难必书信求教。朱熹对他赞赏不已,“余习静考亭,日湖尝同余讲学,为同志最厚”。空余著书立说,手不释卷,遗稿《日湖集》五十卷,理学大师真德秀为《日湖集》作序,曰:“公文章不事刻画,而敷腴丰衍,似其为人”,称赞他的人品、文品俱臻上乘。

修桥铺路,报效桑梓。昭先祖籍连江邵地,先祖因避祸迁洋屿(原闽县,现属长乐市),但他对祖地连江怀有特殊的感情,始终认定自己是连江人。位于潘渡乡潘渡村的“安利桥”横跨敖江中游,始建于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称“惠政桥”,为福温驿道要津。因水流湍急,屡毁于洪。庆元三年(1197年),桥毁,溪流涌出断石,刻有“安利”字样,遂更名“安利桥”。时郑昭先在临安为官,闻潘渡乡民潘大同有兴渡之念,欣然为其撰写《议潘渡溪创设渡船置田济渡募缘序》,署“宋庆元五年岁在己未叁月望后日湖郑昭先书。”临终时,他遗命其子造桥。绍定元年(1228年),长子郑逢辰等悉力重建,在桥上建屋,耗资2万缗,桥长75丈,宽18尺,高40尺,水门10道,雄伟壮观甲于连邑。金华徐澄勒碑以记。碑背后勒“桥之役实郑逢辰(昭先长子)考参政(即昭先)之志,子奉考命,幸成厥事。而记没不书考,懼不孝也。陈宓(时任福建路安抚使,相当于后世省长)嘉之,为书碑阴。”

清正廉明,教子有方。郑昭先27岁释褐为官,至68岁退休,宦海生涯长达41年,位高权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宝庆元年十月十日病危时,嘱设“义仓”,济贫困族人,聘宿儒课蒙童,延诗礼传家,立下家训与戒子书。家训云:“吾白屋起家,一生辛苦,惟守忠朴二字。荷国家厚恩,席0荫庇,致身至此。汝辈(指三个儿子及侄儿)皆得一官,事事见成,不可不知所自。汝辈居官当以清白自守,自请俸之外,一毫不得妄取,庶几不坠家声,亦不失吾期望之意:以示子孙,永为家训。”戒子书皆为八字箴言,如:“尊敬师长,尚志闲邪。”“敬兄睦族,惩愤去伪”,“敬兄友弟,笃志强学”。家训与戒子书既是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也是千百年来连江郑氏家族兴旺发达的根基所在,为连江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郑昭先才华横溢,能文善诗。真德秀评述郑昭先诗的风格“纯真率直”,可谓一语中的。他8岁登泗洲岩赋《狮子吟》五绝:“生出群毛长,英雄跨百尊,爪牙应大用,今且踞高岗”。意气激奋,才思敏捷,已崭露头角。登鼓山七律二首乃晚年题咏,其中之一咏灵源洞云:“鳌顶峰高障海流,天开胜概冠南洲。江波澄澈通霄汉,梵字高寒逼斗牛。云气吐吞疑欲雨,树荫蒙密不知秋。此山佳处应须记,拟办青鞋约再游。”清乾隆年间,福州才子黄任主修的《鼓山志》收录郑昭先题鼓山灵源洞诗,诗题“柬镜公堂头老禅,时嘉定甲申闰八月望日”,嘉定甲申为公元1224年,当为昭先退休后游鼓山之作,诗摩崖题刻鼓山灵源洞石门之右首。最能体现郑昭先诗歌思想与艺术风格的当数他去世前的力作五言古风《自题亩忠堂诗》:“我闻魏公子,恋阙心拳拳。又闻杜少陵,忧国形诗篇。二贤用者小,一息不忘君。矧我起寒素,嘉我际风云。台省东南府,剔历十三春。多病丐闲退,得请归丘园。归来理三径,依山营数椽。平生畎亩志,知我者其天。堂成揭高匾,触目心常存。阳和二三月,草木欣且荣。愿君推至仁,广布宽大恩。盛夏居爽垲,扑面来南熏。愿君阜民财,庶物蕃以殷。正秋富万宝,禾稼盈仓困。愿君薄赋敛,实惠加黎元。穷冬天气肃,落叶归寒根。愿君省刑罚,当使民无冤。”

郑昭先的官职勋阶爵位在连邑历代名宦中首屈一指,至今无人出其右。1225年,他去世前自署其官职全称为“大中大夫、资政殿学士、参知政事、知枢密院兼太子宾客、权监修国史历日、同提举编修、敕令建安郡开国郡侯食邑一千三百户,实食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正一品)”。死后理宗下诏赠太师,谥文靖,封魏国公,入祀福州乡贤祠。

郑昭先墓葬于蓼沿乡溪东村凤凰山麓,墓园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夏造,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2007年5月列为连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丘原为“凤”字形,三合土夯筑,前有石供桌,立五块青石墓碑,正中墓碑篆刻勒“宋观文少师知院郑公东平郡夫人黄氏之墓”,两旁四块碑文勒皇上追赠昭先上三代曾祖、祖、父夫妇太师、国公、夫人的爵号,彰显“皇恩浩荡”及昭先与其三子生平简要。墓前并立有石马、石羊、翁仲、旗杆碣,占地面积735平方米,在连江县现有名人古墓中,保存较好,规模宏伟。

郑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15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225年)去世的名人:
福州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福州市


下一名人:林森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