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上饶市 > 德兴人物

李树华


[公元1903年-1935年,革命烈士]

李树华,化名廖东海,祖籍湖北,1903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万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在万村负责新兵训练工作。

1930年春,李树华受中共信江特委派遣,化名廖东海,与胡志鹏一道来到余江上、下童和洪湖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李树华以行医为掩护,走村串户,并用信江北岸苏区打倒土豪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光明前景,启发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四五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李树华在罗村孙家揭发豪绅地主“放青苗”的高利剥削花招,发动穷苦农民组织起来,开展斗争。于是,一个亲串亲、友联友的“上名字”闹革命运动,迅速在贵溪县的渔塘、九都、三熊、罗村、孙、刘等几十个村庄里蓬勃兴起。在“上名字”运动中,李树华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加入共产党或共青团,并在余江路底汪家、前舒、资溪茶山、乌石、桐埠等地建立了党支部。

8月3日,李树华、汪善居和胡志鹏为配合红军攻打余江县城锦江镇,发动余江南岸洪湖曾家、路底汪家、黄港源陈家、马咀崖等村农民群众集合在洪湖曾家待命。因与上级失去联系,临时决定分三路围攻信江南岸重镇邓家埠,夺取敌人武器。在白塔河边的沙洲上同国民党警察队遭遇受阻后,他们便分别率部分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斗争,创造了余江苏区。余江苏区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6月,为策应南岸的革命斗争,余江秘密成立了中共第四、五区区委,隶属中共赣东北特委。李树华兼任五区区委书记。

为打破敌人的“围剿”,扩大苏区,打通赣东北苏区和中央苏区之间的联系,中共赣东北省委于1931年9月决定成立中共信江南特委(即河南分区委),以加强对金(溪)资(溪)余(江)东(乡)农民游击战争的领导。方志纯任中共河南分区委书记,李树华任组织部长。分区委下辖余江四、五区,贵溪七区3个区委,共有党员200余名。九十月间,方志纯率特委机关工作人员,以武装工作队形式,开赴信江南岸,在余江上童和李树华取得联系,传达了省委指示。李树华根据特委指示,进一步发展党、团员,扩大党组织,广泛开展“上名字”运动,发展工农武装进行游击战争,筹集食盐、药材、布匹等物资,支援北岸苏区,打击反动势力,宣传分田分地分山等主张。随后,分区委领导分散到余江、贵溪、金溪、资溪和东乡等地活动。各地的党组织迅速得到发展,又相继建立了东乡区金东区、金南区、金资区等秘密区委和余江四区苏维埃政府。11月中旬,在信江南岸,如余江、贵溪、资溪、东乡均有组织,并已发展到建昌抚州,在余江南岸开展了游击战争。

1932年7月,李树华代理中共河南分区委书记。他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赣东北省颁布的《土地法》,进行土地分配,使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大大提高了政治觉悟和革命积极性,支援红军、保卫革命成果的热情更加高涨,促进了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余江、东乡的30余个村庄建立了村级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东乡区苏维埃政府和中共河南县委、县苏维埃政府。

9月,中共赣东北省委决定红十军二进闽北,李树华调任红十军副参谋长,随同方志敏周建屏到达闽北,参加了赤石街和星村的战斗。1933年5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5月为突击扩大红军月,李树华奉命到德兴乐平等县做扩大红军工作。他积极配合县委、区委动员群众参军,做培训工作,组织新兵学政治、学军事,仅德兴县就扩充新兵300余人。

1934年11月初,红七军团到达德兴重溪地区整编,组成红十军团。李树华调任闽浙赣军区副参谋长,与省军区司令员唐在刚和参谋长邹琦一道,留在赣东北苏区坚持游击战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驻地葛源失陷后,唐在刚邹琦、李树华等率领省军区独立团和葛源游击队以磨盘山为中心,在上饶、横峰、德兴、弋阳一带活动。

1935年1月,闽浙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遭到失败。李树华协助闽浙省军区直属部队的整编和机关工作人员精减工作,并举办了突击队短训班,从组织上和思想上贯彻落实中央分局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部署。随后,他与唐在刚、邹琦率独立团多次打进葛源街,在德兴重溪、横峰苏源山一带开展游击活动。7月,在葛源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李树华英勇牺牲,时年32岁。

李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德兴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德兴


下一名人:龙思泉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