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 > 东平县人物

张秀兰


[公元1910年-1989年]

张秀兰(1910-1989)

女,老湖镇郭楼村人,出身艺门,其父张振朝是东昌府(今聊城市)四弦戏班名旦,其叔张振邦是名小生。全家以演艺谋生。张秀兰6岁进东昌府四弦戏科班拜名旦董长法为师,坐科学艺6年,12岁出徒登台演出而一鸣惊人。精湛艺术表演,得到广泛共认,戏迷送绰号为“半碗蜜”(即听张唱戏是一种艺术享受,甜如喝半碗蜜),张遂以此为艺名。

四弦戏是清末民初流行于冀鲁豫交界黄河两岸一带的戏种,以聊城戏班最负盛名,她是该戏班代表性表演艺术家。她天生一副好嗓门,唱腔甜美圆润,字正腔圆,达到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加之形体娇美,登台如玉树临风,仙女下凡,遂得戏迷捧爱,在菏泽、东平、聊城一带产生广泛影响。

1929年,正当她走红之际,北洋军阀混战,祸及聊城,为避战乱兵灾,她全家回到原籍,聊城戏班随之解体。1930年,在广大观众的要求和四弦戏迷们资助下,她重招艺徒成立科班,经过苦心教练,使新秀出科登台,在东平演出,再次走红,观者成千上万。1932年,聊城特邀她演出,旧地重游,风采再现,盛况空前,每次演出,都是车马塞道,观者争睹。

唐县河北梆子戏班名演员孙树森(艺名“孙鞑子”),原籍东平街道西豆山村,决然抛弃梆子戏班的优厚待遇改行学唱四弦戏,他把梆子戏的表演艺术移植到四弦戏里,使四弦戏大为增色。1933年和张秀兰结为伴侣,使戏班进入鼎盛时期。但好景不长,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戏班生存极为困难,常处于停顿状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四弦戏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1950年,时在唐县进行演艺活动的张秀兰戏班,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成立了四弦剧团,冠名为高唐县大众剧团,孙树森任团长,张秀兰任副团长。剧团到济南新市场演出半年多,得到了省城各文化团体、广大观众和各界人士的好评。山东省文化局推荐张秀兰夫妇参加了全国第二次文代会。1955年,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张秀兰戏班回原籍,归东平县政府管理,定名为东平县大众剧团。1962年,改名为东平县豫剧团。由于种种原因,四弦戏走向式微。1965年,她一家被安置到大羊公社前魏雪大队落户。从此她谢绝舞台。1989年冬,一代名艺人张秀兰逝世,享年79岁。

张姓名人堂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
东平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东平县


下一名人:吴澄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