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 > 祁县人物

温君悠


[]

温君悠,太原祁人。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朝建立后任泗州司马。泗州,原属河南现安徽,清时改为泗县。他见朝廷政体纷乱,托病辞官回到家乡。他的三个儿子长子彦弘、二子彦博、三子彦将,对父亲十分孝敬。隋唐才子薛道衡赞叹说:“三人都是卿相才子”。温君悠归隐乡间安度晚年,再没有出去做官。

时局-在政治上没有多大的成绩,但是隐居家乡祁县教子却成教影响中国历史对唐朝建立有重要推动贡献的三个儿子。这就中国历史有名的“三公堂”。

唐朝时,温大雅(温彦宏)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其二弟大临(温彦博)为中书令,封虞国公。三弟大有(温彦将)为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在其父的教诲下,大雅并其两个弟弟大临(即温彦博)、大有,自小饱读经史,及至长大成人,都以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能文善写而称著。王、公、侯、伯、子、男是古代代表身边和地位的爵位。王一般只封皇亲,国公是唐朝大臣最早爵位,依次是郡公。

太原祁县温氏是中国古代十大望族之一。从汉代到宋,代代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名吏贤士或才华横溢的诗画巨匠。如此兴旺之族,中华文明史上寥寥可数。温氏家族是皇家最宠幸,百姓百官争相攀附的门第之一。连唐文宗都感叹:“李氏君临天下二百年,但想和皇家联姻的人竟然比想和王、温等望族联姻的人还少。”由此可见温氏的社会地位,丝毫不逊色于皇族李氏。

温氏三杰俱为卿相之才。高祖李渊镇太原,厚礼之,李世民更是与之交情甚深。温氏三兄弟辅佐李氏父子,太原首义,平刘武周、荡突厥,西征南伐,立下了汗马功勋,为初唐开国名臣。温大雅被封为黎国公、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宰相级别大臣;温彦博,被封为尚书右仆射,陪葬太宗昭陵,是初唐有名的宰相;温大有为中书侍郎、清河郡公,也是宰相级别大臣。温氏三杰的后人如温振温挺温佶温造等多为唐朝的公侯守吏,其中温庭筠为唐末著名的“花间派”文学大师。

温大雅(572—629).字彦弘,会善村温君悠长子。隋初任东官学士.长安尉,因父去世,解职归家奔丧,时值天下人乩,不再出仕。隋大业十三年(617)五月,李渊从太原起兵反隋、厚礼聘为大将军府记室参军,专门典掌机要。次年(618)五月.李渊自立为帝,命为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二人同列朝堂供职中枢,深受李渊的信任。李渊曾说:“我起晋阳,为卿一门耳”。大雅后调任礼部尚书,封黎国公。翌年病故。唐太宗永徽五年(654)追赠尚书右仆射。 温大雅亲历李唐王朝的建立,遂以所见所闻,撰成《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较后来各类史书更为全面实际。大雅兄弟三人都是文中子王通的学生,为大唐盛世的创建作出了不少贡献。会善村墓前有石人、石马,石碑上刻有“文武官员至此下轿下马”等文字。

温大临(574—639),字彦博,温大雅的二弟。青年时代兄弟皆以品行、学识、文章闻名于世,时号“三温”。隋文帝开皇末年,授文林郎、直内史省。隋朝末年,义军蜂起,幽州总管罗艺举兵反隋,礼聘为司马。时兄大雅已加入李渊幕府,委以重任;弟大有也随李渊父子。唐武德元年(618),李渊攻占长安罗艺采纳温彦博的建议,举幽州归顺唐朝。温彦博被授总管府长史,封河西郡公,奉诏入长安,初任中书舍人后任中书侍郎。武德八年(625)在太谷与突厥战斗中被俘,押至阴山,突厥败才放回。后来就突厥部族的安置问题曾与魏征展开辩论。魏为秘书监,彦博为宰相。唐太宗采纳了彦博意见,妥善地解决了-问题。彦博虽身为当朝宰相,当他死后,却没有举办殡葬仪式的庭院,家里也很穷困。唐太宗李世民深为感动,为他重修了庭院。终年64岁,著有《温彦博集》20卷.卒后迁尚书右仆射,封虞国恭公。

温大有(640一?),字彦将,温君悠三子。隋朝仁寿年间,经李纲推荐得授翼林骑尉。李渊起兵反隋,任太原令曾跟着秦王李世民巡视河西地区。临行时李渊嘱托,兵马单少小心从事。特命温大有为参军,大有不负使命。巡视归来.任职大将军府记室,与兄大雅同掌机密。为避嫌疑,自请调离。高祖李渊说:“我真心待您,不必多疑”。温大有虽然勉强应允了,但总是远离机密,以防属下多心,同僚也因此称赞他。 武德元年,温大有升任中书侍郎,封为清河郡公,但不久就亡故了。死后被追封为鸿胪卿,谥号为“敬”。

温氏一门三杰,后来都做了卿相一类的高职,这也下应了他们小时候薛道衡李纲的预言,他们也为大唐的兴盛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同时离不开他们的父亲学士温君悠归隐家乡远离乱世专致于教育。

人物关系:
儿子:
温彦博 (573635) 唐朝宰相
孙子:
温振
温挺
温大雅 (572629)
温大有 (640~?)
温姓名人堂
祁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祁县


下一名人:温子升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