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世俊(1865~1946),字秀珊,回族,临夏市喇家巷人,幼年就读城内私塾,聪慧好学,光绪十九年(1893)中恩科举人。光楮二十一年(1895)入京应试,为请废"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参与在京应试举人-(史称公车上 书)。
喇世俊中举后,任董福祥部军务秘书数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随清军护圣驾至西安。清廷回京,喇受命四川东乡县知事、灌县知事,为政廉洁,政绩斐然,离任时,百姓曾建亭立碑纪念,后任造币厂总监,仍不失清白,又升任知府,因辛亥革命废清朝官吏,遂返回故里。宣统三年(1911)甘肃省临时会议组成,喇世俊任议员,民国3年任甘肃实业司司长,次年任财政司司长。在任期间,他组织崇俭会,制定崇俭条例,带头执行,以转化社会风气。一次,其子任所的部下人送来一笔结余款,还送有茶叶费,喇严词拒收说:"我享有国家俸禄,不可再享份外收入"。家中办喜事,他在家门上贴出"谨辞贺仪"纸条,拒收仁礼。后来其子喇筱珊任一条山百货局长时,恐其年少冒失,派一老练助手辅佐。民国17年3月由于兵燹天旱,临夏百姓陷于困境,世俊积极参与救灾赈济,募款捐资,自捐白银400多两,购粮施粥饥民。喇世俊关心桑梓,敬教兴学,早年曾在家中设私塾,延请教师课业回族子弟,民国33年大拱北推举他为董事会领导人,他建议在大拱北设私立学校,招收学生数十人,教读四书五经,在喇等人倡导下,清末民初,八坊一度崇尚文化,回族青少年纷纷进城内拜师求学,一批回族文士,脱颖而出。他常言:"读书明理是根治落后的要诀"。
临夏回汉杂居,历代统治者挑拨离间,导致民族间屡起矛盾,世俊本着各民族团结和睦的宗旨,奔走调解,颇得众望。城内缺水少渠,喇将自家花园内一溪曲流,协同几户人家,从西城墙穿洞引入城内,引灌兴华校园。
民国19至25年,喇世俊历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银行董事长等职,对甘肃地方工业、农业、水利等建设呕心沥血,贡献卓著,曾与邓隆创办火柴公司,修建水车等。民国26年至29年,喇被聘为甘肃省政府委员,民国32年被白崇禧推荐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喇因年事已高为由未到任。民国35年农历三月二十日病逝家中。喇世俊一生对兴办地方实业、发展教育文化、注重民族团结多有建树,省政府曾呈请国民党中央明令"褒扬"。
喇一生学优工诗,写作颇多,其著述《榆泉书屋日记》、《榆泉书屋诗集》手书本,均已无存,仅存所撰《马星垣将军墓志铭》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