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 > 丹阳市人物

吕叔湘


[公元1904年-1998年,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吕叔湘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语言学研究、词典编纂、语文教学和语文知识普及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负责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言的规范做出了重要贡献。

吕叔湘,1904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曾在丹阳县立中学、苏州中学、安徽省第五中学任职。1936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1938年回国,曾先后在云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建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历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1978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文》杂志主编。1980年至1985年任中国语言学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7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荣获首次吴玉章奖特等奖。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吕叔湘自幼爱好读书,中学时代,就阅读了大量中外优秀著作,在古文和外文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大学时代虽主修外国文学,但他还选修过中文、历史、化学、地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课程。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为他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他能在语言研究上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吕叔湘任云南大学副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从此他走上了语言研究的道路。《中国文法要略》是吕叔湘先生前期代表性的语法学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我国汉语语法研究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至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属草创阶段,这一时期汉语语法界深感模仿拉丁语法或英语语法弊端很多,于是“努力寻求中国文法的特点”成了当时的呼声。《中国文法要略》的出版令人耳目一新,在理论和方法上作出了许多贡献。该书构建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句法模型,提出并研究了汉语语法结构之间的变换关系,以语义为纲全面描写汉语句法,全书就文言与文言、白话与白话、文言与白话、汉语与英语、古今汉语等进行多角度的“对比”。《中国文法要略》精细的描写,理论上的博大精深,开拓创新,对以后的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56年2月6日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了《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责成语言研究所编写一部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为推广普通话和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7月,词典室成立,吕叔湘兼任室主任和词典主编。他亲自制订了指导编写工作的《编写细则》,细则阐明了词典的性质、特点、规模和任务,全面阐释了词典编写的各个方面,字词的注音、释义、举例与提示,字词的安排、内容的照应等,共180条。他带领编纂人员从各个领域的文献资料中摘录规范的词语和用例,从1956年到1958年,仅收集语言资料卡片就有100万张。1959年词典编写审订完稿,次年出试印本,1973年出版内部发行本,1975年再次修改,1978年正式出版发行。《现代汉语词典》是一本原创性辞书,它开辟了我国辞典编纂理论、方法和工艺等诸多方面的先河。迄今为止,该词典在我国内地已印行320多个印次,发行量超过4000万册,在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还有当地的版本。

吕叔湘先生是近代汉语学科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早在40年代初期,吕叔湘就开始以古代白话文献为资料进行历史语法的研究,在汉语语法史研究方面,吕叔湘先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五四”以前的语言应该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时期,现代汉语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这个大胆的提法,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尽管有些人对这种新的两分法不完全同意,但是对于应该在古代和现代中间分出近代汉语这个阶段,以及应该以口语与书面语的分化程度作为划分的标准,则几乎没有什么异议。他对汉语史分期的新看法,贯穿了从语言发展的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观点,是对汉语史分期问题的一大突破。正是由于吕叔湘的倡导,语言学界肯定了作为汉语史分支学科的近代汉语的学科地位。其成果集中反映在50年代结集出版的《汉语语-文集》和1985年出版的《近代汉语指代词》中。在《汉语语-文集》所附的引书目录中,各类白话资料达数百种,为近代汉语学科的研究奠定了相当规模的资料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中非常注意理论的概括与总结,1979年出版的《汉语语法分析》是他后期语法著作的代表作,是作者多年语法研究的经验总结,对我国当时的语法研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书被学术界公认为一部重要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是语法研究者的必读书。

吕叔湘先生长期关注语文教学,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有极深入、独到的见解,是一位备受人们尊敬的语文教育家。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中说:“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是个老问题,也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吕叔湘论语文教学》一书中,他将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的原因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重文字轻语言,二是重知识轻能力,三是重讲解轻练习。“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语言’是‘口语’的意思,‘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因此,“语言训练和文字训练,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教学的角度看,这也是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他疾呼:“让学生在语言方面得到应有的训练,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头有尾,不重复,不脱节,不颠倒,造句连贯,用词恰当,还愁他不会作文?”他指出:“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播语言知识。”“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 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讲轻练”的现实,他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做法。吕叔湘先生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研究的有关言论涉及各个方面,既包括对语文教学的总体认识,又包括对文言文教学、作文教学及阅读教学的具体意见;既有对语言教学的性质、任务及原则的精要阐释,也有对语文教学的过程、步骤及方法的透辟说明。

在7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吕叔湘先生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和语文知识的普及工作,他辛勤笔耕,共出版专著和编译著作20余种,发表论文和其他文章600余篇。这些论著内容广博丰富,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语法、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和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大量论著丰富了我国语言学宝库,在推动我国语言研究和语文教学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8年4月9日吕叔湘先生逝世,享年94岁。

吕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8年)去世的名人:
丹阳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丹阳市


下一名人:雷海宗

返回电脑版